二四 他有一个幸运的理由——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国允
农民工中最幸运的人
北京评选过几次最佳的十大建筑。这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的十大建筑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等,其后又有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十大建筑。如今,当代的十大建筑的评比也有了结果。当仁不让的是北京的t3航站楼、鸟巢、水立方和国家大剧院等。
如果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几乎参加了所有的这些有名气的伟大建筑,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幸运儿呢?不仅如此,他因为参加了这样一些闻名遐尔的建筑,因而几乎得到了所有的国家级的最高奖赏——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第二届中国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奥运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优秀建设者、第二届全国诚信道德模范……还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那么,他算得上算不上是一个最幸运的人呢?结论是无可置疑的:他的确是一个最最幸运的人!
这个幸运者的名字叫周国允,河南滑县高平镇人氏,1964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全中国一两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他是亿万中之一。然而,你看他,长相与外貌并没有任何出类拔萃之处,文化与谈吐也没有高人一等的地方,何以就如此成功如此辉煌,在不长的25年之后,竟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呢?
在这绝非侥幸的成功背后,必然有一个理由!
吃亏与挫折都是必交的学费
写周国允的成功,得从挫折写起。
他的第一个挫折是高考。少了十几分的分数,等于跌落下十几个台阶,从此被隔离于高等学府的大门之外,只能“望门兴叹”了。
那个时候,上大学、应征当兵,是两个最佳走出农村的通道,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如果说有,那就是外出打工了。但是外出打工有点像是“走西口”,那是一种无奈和苦涩的选择,但凡有前两条路可走的,不会选择这第三条路。
然而,周国允没有考上大学,想当兵时又被征兵的人看他长得瘦弱矮小,拒之门外,那就只得去当农民工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歌词儿虽然这样唱,但对于那整天都在一个村子里转悠的小青年来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到红尘里去走一走,总是于心不甘。于是,在1984年,父亲给了他一百多块钱的路费,他开始闯北京来了。
他没有坐过火车,更没有到过北京,别说北京,连河南的洛阳、开封、郑州都没有去过。所以,一下了北京站的火车,出来看到那攒动的人群,五彩的灯火,真让他顿时有了打翻了五味瓶的感觉——热闹、繁华、新鲜、奇异、陌生,同时还有些许无助与恐慌。并且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他说,这第一眼北京的印象,一直牢记在他的心里,到今天还觉得鲜亮、深刻。
背着行李卷的周国允,按照老乡那张皱巴巴的纸上写着的地址,在北京站下车之后,再径直走过几个红绿灯,又左转或右转弯,找到几路公共汽车……最后在东三环终于让他找到了长城饭店。
长城饭店的小包工头是他的老乡,包工头问道:“你干过什么工?”
他摇了摇头:“没干过,第一次离家。”
这回是包工头摇了摇头:“说技术你没技术,说体力你没体力,叫你干什么好呢?想辞你吧,乡里乡亲的——这样好了,你到木工组去学木匠活,先不定你工资,包你饭宿,看你有没有出息再说吧!”
他于是被撂在了木工组,当起了小木匠。
建筑工地都是在露天作业,虽然木工房还有一个简单的窝棚,但那也挡不住北京冬天的冷。寒风吹透了他的棉衣,大风甚至好几次想把他掀下脚手架。零下十五六度的低温,冻烂了他的手脚,有一次,手麻木了,一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