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他有一个幸运的理由——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国允
“为啥?”
“我们还有那么多的工地,工程,万一你被感染了,需要隔离,谁来指挥施工?所以,你留下,我去!”
周国允心想也对,他那时虽然还挂着突击队的名字,但手下已经有了两三千人,这些人在几个工地上干着活,他是个“大当家的”,万一生病了,那岂不是蛇无头而不行了吗?
周锐峰带着人去了。
不过,周国允却站在原地没有离去。
他总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对劲。
是啊,北京市的城建集团公司的领导是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突击队的,而他就是这支突击队的队长,在这样危险的任务面前,岂有队员们去了,而他这个突击队长却留下来,让人议论起来,这成了什么话,说不定还有人会说他是贪生怕死之徒呢!不行,一定要去,就像战士上战场那样,他,突击队长,冲锋也应当冲在最前头。
于是他要了一部小车,又从后面追赶他们去了。
当周国允突击队进入现场之后,不仅那些民工队员们,就连周国允和周锐峰的心情也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他们的施工现场被“非典”包围着,四处都有令人担心的病毒“占领区”:他们的北面是两个“非典”病房区,据说那里面已经住着240多个病人;西边是太平间和焚烧炉;南面和东面是运送病人的必经之路。在这样一个空气和泥地里都充满着病毒的环境里进行施工,那会有多残忍!不,不仅如此,还有急救车的叫声,运病员车和推尸车来来回回地开动,医生和护士那把脸面捂得没有了缝隙的形象,这种精神方面的紧张更甚于被病毒包围的紧张。那些出门不久到北京来打工的民工们,何曾见到过这样的硬仗?于是,有一些人开始打退堂鼓了。
其实,整个北京市都开始了封闭式的管理,并要求民工们留在工地上,尽量不回家,以减少流动性。但是,不知底里的农民工人心惶惶,他们耽心自己也担心家里人的安全;而他们在家中的老婆孩子,也同样担心出远门的丈夫怎么样了?本来使用频率不大的民工们的手机在这个时间里响个不停,有家人来电问询的,更多是催他们回家去。“非典”,在他们的工地上变成了四面楚歌,家里人的电话,也把人心忧动得心烦意乱。让我们可以拿西楚霸王的军队和这支队伍比较一下:毕竟项羽的队伍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且那个时候绝不会有那么多的手机电话打到军营里来,所以,眼看这支豫军部队很快要面临瓦解了。
有些人开始不告而别,往河南老家里逃跑。
说实话,周国允一开始时的心情也是十分矛盾的,按照他的本意当然想要完成好这项任务,打胜这个“非典”战役,但是他又有些怜惜他的这支队伍,他从老家里带出来的数百弟子。万一他们中的一些人因病埋葬在这里了,他怎么向他们的亲人交代啊!
但是这种怜悯敌不过抗击“非典”的大局,他召集了副队长周锐峰、主任工程师李建军、安全员周国杰开了一个小会,主要是让每个人都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给大家讲搭建病房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为保障他们这支队伍的安全所做的工作,要大家一定不要辜负北京市党和人民的期望,坚守岗位,坚决完成任务。
同时,周国允还采取了一些强制性的措施。
他对工地采取了封闭式的管理,传达中央和北京市委的精神,对全部工人每天查两次体温,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还给乡县政府打电话,把所有工人的名册传过去,让当地政府做民工家属的思想工作,叫家属不要让他们的亲人回家,同时对于家里有实际困难的,也希望政府协助解决,不要来电话忧乱工人们的心绪。
这样,这支队伍的情绪才慢慢安定了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面对着一辆辆擦身呼啸而过的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