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他有一个幸运的理由——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国允
车,面对着一批批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甚至面对着停尸车队员们都能熟视无睹,从容面对了。
4月23日,周国允他们分配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要在病房和医疗室之间焊一道防护栏,以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而这道防护栏的位置距病房只有3~4米的距离,病房里病人的活动他们都能看得清楚,这又为他们平添不少的紧张。但周国允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又接受了下来,并且组织他们几个骨干带头干,又把任务很好地完成了。
这,还不算是最危险的工作!
最危险的工作要数最后一战,那是在4月24日这一天,新旧污火管道要实行连接。在开挖新管道地模时,由于场地太狭,大型施工机械用不上,只能靠人工作业。周国允带领队员们硬是使用原始的铁锨,一下一下把沟里的土甩到模外去。汗水和热气打湿了他们的口罩,全身又都穿着防护服,再加上天气很热,那份难受劲直到今天他们都很难形容出来。尤其是新管道与旧管道对接的那最后一道关口,他们更加小心谨慎,因为在旧管道里流出来的废水废物,那里面不知道会有多少的病毒,即使身上被沾上一滴,说不定就会有感染的危险。在这个关键时刻,周国允挺身而出,率先跳进地模内,他冒着被污水沾染的危险,带领着队员用最快的速度,仅用35分钟就干净利索地对接好水管,打扫了“战场”。
此前,周国允和其他的七名共产党员,已向公司递交了一份“保证书”,他们在保证书里写道:“抢建‘非典’病房已到了决战阶段,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共产党员决心冲锋在前,战斗在最前沿,工程不完绝不离开战场一步,誓死保证工程任务高效完成,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周国允和这七名党员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行动的,在这次施工中,七个党员和周国允都始终战斗在地沟里,工人们想替换一下他们的队长都没有被同意。就这样,在两个多小时的施工中,他们始终只有一对眼睛露在外面,其他都被包裹在严严实实的外壳里,心里紧张,浑身流着汗水,整个人都好像在蒸“桑拿”。然而后来工人们说:蒸“桑拿”还好说,热得受不了了,就可以从那里出来,凉快一阵子再进去蒸,而他们呢,则整个“蒸”了两个多小时,好像全身和汗都要流尽了,再干下去,不是虚脱也准得中暑不可。
4月24日下午,经过四天三夜的苦战,周国允这支青年突击队圆满地完成了改建任务,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城建集团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北京市领导对他们说:“你们为首都防治非典立了大功了!”
不过,这还不是他抗击“非典”的最后乐章,最后一乐章是在4月28日这天奏响的。这一天,胸外科医院决定将病人以前用过的衣服和生活实施全部更换,旧的东西全部需要烧毁。这个工作原本不属于周国允他们干的,但他听说后,主动请战。医院方面同意后,他带着工人们又投入战场,将带着病毒的物资收集起来,投入到焚烧炉中去烧毁,这个工作量相当大,从下午的四点一直干到晚上十二点钟,终于将病房的设备全部更换完毕。到他们完成任务脱下防护服时,远远看着的医务人员都无不为之感动,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像被浸入水中似的,不但身上的衣服全湿透了,连头上的头发都是湿漉漉的。
在整个“非典”期间,周国允虽然在这样重中之重的“灾区”施工,工人的队伍中却没有发现一例“非典”和“疑似病例”,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幸运!也不能不说是他们的坚强!
幸运的根源是什么
周国允在北京的这些年,赢得了许多的荣誉是一大成绩,但是我要说主要的还是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敬,有许多工程,只要是他这个青年突击队长上马,对方就能有一百个放心。这是因为老周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在工程质量和进度上他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