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他有一个幸运的理由——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周国允
正巧与周国允打过交道的一位河南籍的律师知道了此事,他对周国允说:“你把这事交给我办。我准定把那一百多万的奖金给你要回来。”
“你是说要同老板打官司吗?”
“那当然啰!”
周国允想了想,又摇了摇头:“我看算了吧!工资拿到了,我也算对工人们有个交代了,至于奖金,要不到也就算了,我不想同他撕破脸皮,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律师说:“你啊你啊,我怎么说你好呢?生意场上做好人,你注定得吃亏!”
周国允笑了笑说:“郑板桥不是说,吃亏是福嘛!”
那个老板听说周国允不要奖金,而且不同他打官司了,心里很是感动。当然这是一种有限度的感动,虽然奖金他不再提起了,但常常向别人提起周周国允这个人,而且还好几次帮助周国允拉活,两人从此成了朋友。
1988年,周国允带领他的150人的施工队,来到了亚运村的9号楼工地。
说实在的,他争取到的这一次机会,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机会,那些机会已经被其他的施工单位占满了。北京城建部门看着他一个劲地要求,就同意让他到这里来施工,不过也只是让他当一个“替补队员”,在没有正式任务的时候,他们只能干些码放材料、打扫卫生的零星活儿。
到了关键的倒计时阶段了,各支施工队的素质就显现了出来。有一支外地来京的施工队伍速度缓慢、质量也下降,影响了总体进度,挨了组委会方面领导的批评。周国允看在眼里,记到心中,他跑到亚运会筹备办公室去找负责人请命:“把工作交给我们施工队完成吧!我保证一个月赶上其他施工队的进程,两个月超过,一直保持到领先封顶。”
这个负责人看了看周国允说:“小伙子,这可不是说大话能够解决问题的,从最后一名要赶到第一名,行吗?我可不能听到大话就把工程交给你。”
“我可以立军令状!”
“说说,你凭什么能够保证?”
“这时候的关键是队伍的素质,我们这支队伍,我已经把它训练好了,是一支能够打硬仗苦仗的队伍。”
“好吧,我把他们换下来,让你的队伍拉上去试试!”
就这样,周国允接手了9号楼的工程,一支预备队变成了突击队。
亚运工程,就数9号楼的结构最为复杂,进度最落后的要数第二施工段。周国允接手之后,反复与班组长研究了施工方案,经甲方同意后,由二段流水调整为三段流水,保持人力均衡,在楼梯、电梯井等部位重点突击。周国允每天吃住都在工地,每一道工序都一一过问,亲自核查,并且制订了日计划,做到当天任务当天完成。就这样,他的施工速度以每月3层半的速度神速前进,一个月果真赶上了其他施工队伍,随后继续提速,最后提前20天封顶了。原来的流动红旗变成了固定红旗,一直保留在他的施工队里。
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打出这支队伍的威名。亚运村工程总指挥部在庆功会议上命名周国允为“优秀施工队队长”。这是周国允人生中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称号,为他在信誉上赢得了第一桶金。
在兴建国家重点工程——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工程中,在跨度大,结构复杂、工期紧的情况下,他合理安排劳动力,组织突击队,开展木工、钢筋工、砼工一条龙的劳动竞赛,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工程质量验收荣获城建集团第一名。这一年,周国允的队伍被北京市建委命名为“青年突击队”,成为北京建筑业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值得重笔提及的是首都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工程,第二与第三航站楼工程,周国允的施工队都参加了建设。
这个航站楼工程,是中共中央原总书记江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