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〇 待到山花烂漫时——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张云霞
昧的优良传统,集资3万余元重修了拾金不昧碑亭。一直以来,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是石岭村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张云霞生活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自小受到村风民俗的感染和熏陶,她把村上的祖训、长辈的教诲,时时铭记在心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传承着石岭村的传统美德。

    张云霞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的消息传到家乡,父老乡亲们奔走相告,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家家户户都围在电视机旁,观看颁奖典礼的盛况,男女老少均沉浸在喜悦之中。她从北京回来后,村上的1000多名群众和附近的1000多名学生敲着锣鼓、燃放着鞭炮,呼喊着“向道德模范学习致敬”的口号,夹道欢迎她载誉归来。

    张云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拾金不昧的深刻内涵,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忠实地践行了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再次为石岭村的拾金不昧碑亭续写了新的篇章。如今,拾金不昧亭见证了石岭村400多年来的村风民情,成为村民心中的一块圣地,成了武山县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

    2010年元月,我从北京赶到武山县,专程采访张云霞的先进事迹。她是一位秀外慧中、心地善良的好姑娘。武山县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被称为陇上江南。武山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拾金不昧是代代传承的美好传统,民间流传着许多拾金不昧的故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在不断增强。近年来,随着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先后涌现出了天水市首届道德模范年随有,天水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裴建新和何元琴,一心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农艺师王江俊,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汪桂林,为汶川大地震踊跃捐款的农民尤红明,拾金不昧的村民周建红等许多道德模范人物。

    石岭村距离县城只有五里路,张云霞带我坐上了当地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摩的,每人仅花一元钱就到了村口。在陇海铁路、316国道交会的地方,有一座拾金不昧碑亭,我们久久伫立在那里观摩欣赏。它是石岭村优良传统的历史丰碑,是石岭村人的自豪和骄傲。

    我们钻过铁路桥梁,沿着一条水泥路上行,再穿过几条窄得不能再窄的小巷,就来到了张云霞的家,这是一个普通而贫寒的农家小院。院中间长着一棵很大的桃树,院里有3间砖瓦房、2间土房和半间厨房。以前,一家七口人就挤在2间土房里。后来,张云霞姐弟三人到深圳打工挣了一些钱,才在2006年春天盖了3间简易砖瓦房。

    他们一家虽然贫穷艰苦,但勤劳朴实、乐善好施,有孝老爱亲、行善积德的优良传统。爷爷张效忠78岁,是村里老一辈的识字文化人,多年来一直担任石岭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经常深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经常接济街坊邻居,救助乞讨人员。6年前,他不幸患上了肺心病,每到冬天就呼吸困难,经常住院吸氧治疗。

    孝为百善之首。1963年,二爷张贵生到武威去当兵,每月都给太爷太太寄钱,购买生活用品。1965年2月,二爷得癌症去世。太太有哮喘病,爷爷怕她着急,就每月以二爷的名义写信寄钱,太太去世后,他仍然以二爷的名义给太爷写信,还四处借钱寄钱,太爷每天哭着要见二爷,爷爷就以“当兵不能回家”为由劝解,一直瞒到1968年6月太爷去世为止。

    奶奶李月琴被诊断为糖尿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已经瘫痪在床6年时间。她喝水就要喝糖水,没有糖水连饭也不吃,他们一家一直精心照料着奶奶。妈妈张小苹体弱多病,但要伺候瘫痪在床的奶奶,照顾患肺心病的爷爷,操持着家中的一切事务,还要给住在院里的几个有亲戚的学生生火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三〇 待到山花烂漫时——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张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