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八 一个人的邮路——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尼玛拉木
了,她对蛇也算是有所认识:你不犯它,它不犯你;那就尽量离蛇远一点,再远一点吧。所以,在邮路上,她总是睁大着眼睛。

    <er h3">四

    比危险更难忍耐的是寂寞。

    这条寂寞的山路啊!一位曾经跟随尼玛拉木走过这条一个人的邮路的记者,这样感慨道:

    藏民们行走在这条艰险的路上,那是信仰的驱使,也许他们数年才经历一次;

    探险者行走在这条路上,那是发现的渴望所驱使,对于他们或许一生就那么一次;

    而尼玛拉木则是邮政事业和责任的驱使,一天天、一年年行走在这条路上。

    一个人走上邮路,一走就是数天,可能大半天里遇不见一个人,这是尼玛拉木经常要面对的日子。走在路上,要防止危险,要睁大眼睛,要让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高度集中,还不觉得孤独和寂寞有多厉害。一旦在中途歇下来,就着山泉吃一口糌粑,看着无言的群山,那孤独就会像潮水一样漫过来,尼玛拉木常常会面对大山想自己的心事。有时候她会想起同在澜沧江月亮湾大峡谷里的那些邮政姐妹们,她们是燕门的拉追、羊拉的卓玛、佛山的阿青、霞若的桑梅以及维西巴迪等几个乡镇的女邮递员。她知道她们跟自己一样寂寞,有的甚至比自己还寂寞——她们所处的位置更偏远,有的到现在还没找到陪伴自己生活的另一半呢!寂寞时她想跟她们通个电话,可是大山里,很多地方没有任何信号,连手机也没法使用,那些高山上的藏族村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正是尼玛拉木这样的邮政信使。有人算过一笔账:一封资费1元2角钱的平信,运送到德钦县羊拉乡,成本高达近300元。到尼玛拉木服务的藏族村落,也接近这个数字。然而邮政人却绝不会因为是赔本买卖,就不走这邮路。普遍服务是中国邮政精神,它不以服务对象贫富、远近、多寡来做任何选择,用户至上始终是邮政人坚定的信念。支撑信念的更有代代相传的老一辈邮政人。在尼玛拉木身边,就有走到残疾并身患绝症也不肯休息的老所长桑称,终年奔波在764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德钦县邮政局长杨利民,还有那曾经穿破过50多双解放鞋的迪庆州局局长王平。每当尼玛拉木想起这些,她寂寞的内心才会稍稍得到排遣,才会心态平和地又上邮路。

    来到江边,她要呼唤老乡送重达3公斤的溜索挂钩过来,尼玛拉木就会对着大江发出啊哩哩——啊勒勒的叫唤。那声音真是如天籁般好听,可惜在多数时候,那天籁般的声音却只有大山在欣赏、江水在唱和。有时候叫了半天,对面却无人答应,直到她嗓子叫哑了,她也只能在江边,看着满邮包送不出去的信件报纸发愁,孤独绝望地等待。

    走在路上,寸草不长的大山光秃秃的,自己的影子孤零零的,这种时候,她还怕一种小动物:知了。当然这是在夏天。有人居然会害怕知了?这让我感到特别费解。尼玛拉木告诉我,外人都不容易理解她为什么怕知了。在炎热的夏天,在荒山野外,当知了没完没了叫起来时,此起彼伏,更让人心烦意乱,感觉头都快要炸裂似的,邮路也变得更加漫长。要是在别的季节,面对孤独,她有时还能用歌声来驱逐寂寞;当夏天知了鸣叫时,她就只能一路沉默。德钦县邮政局杨局长就跟我说,有一次他跟随尼玛拉木巡视邮路,他就发现,每当休息时,尼玛拉木总是喜欢一个人默默地蹲在地上看着远方的大山,一句话也没有。原来,孤独已经深深嵌入了她的心。

    但是我知道,比在她心底的孤独嵌得更深也更坚定的,还有邮政人普遍服务的信念。

    <er h3">五

    艰苦、危险、孤独,不能动摇尼玛拉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视邮如命的信念,心系藏区、情牵百姓的服务。我就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三八 一个人的邮路——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尼玛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