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墨西哥湾的海风
的共同努力下,用两个500吨浮筒作基础,上面连接钢架制成的一个宽17米、长22米的平台,这就是中国的“南海一号”。它后来打的“海一井”,就是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设计的海上钻井平台,第一次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进行的海上石油勘探。康世恩后来常说的“中国海洋石油靠的是两个筒筒起家”,指的就是这个。南海石油勘探后来一直延续进行着,但因南边的战事连绵不断,加上我国的海上勘探设备和调查装备都不能适应海洋石油勘探的特殊性,所以一直到“文革”结束时,整个中国海洋石油事业仍没什么进展。
在另一个海域——渤海湾的情况与南边海洋勘探的进展相差无几。一句话:中国的海洋石油勘探设备太差,根本无法实现大的突破。甚至有外国专家断定:中国即使能在大陆上找到大庆这样的世界级油田,而海上找油则还需要沉默一个世纪。
一个世纪?秦文彩和中国石油人以前听人说这样的话时,会有种愤怒和不服气的感觉。可现在当他们站在墨西哥海湾的现代化钻井平台,看着灯火辉煌、如梦如幻的异国“海上石油城”时,他们内心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原先的想象:是啊,中国的海洋石油技术和装备真的同先进国家差距太大了,这差距或许不到百年,但至少也有50年、80年啊!
秦文彩的心头有些隐痛,同时又有几分庆幸:党和政府终于让我们出来看一看这个外面的世界了!
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这是毛主席说的。
“小心!”突然,一阵强劲的海风在墨西哥湾卷起,钻井平台上顿时听到骇人的呼啸声。“快进舱内去——”有人在大声喊着。秦文彩等中国代表团成员迅速被引到风平浪静、气暖融融的舱室。当秦文彩隔着玻璃窗口再回头向大海看去时,除了掀天的巨浪外,什么都看不到……
“好可怕!看来今晚不能与孙团长他们会合了!”代表团中有人颇为忧心地对秦文彩说。
“十分抱歉,没想到天气会变化得这么快!”美国客人觉得很过意不去。
秦文彩连声说“没关系”,其实他内心巴不得有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一夜的时间在人家的海上平台,也许终生受益。“李先念副总理不是让我们出来学点真东西吗?既来之,则安之。”秦文彩对几位团员说。
“老秦,风浪太大,大伙儿实在受不了了……”有个团员一边拍着胸口,一边艰难地走到秦文彩面前说。
秦文彩笑了,忙说:“大伙儿都是第一次到海上,晕船肯定难免,你们就好好休息去吧。”
“那你呢?”
“我?哈哈,放心,两三个月前我在渤海湾经历的那场风暴不比这弱!”秦文彩轻描淡写地说了句。
“是啊,老秦是海上的老把式了,我们哪儿能跟他比?”大家一个个甘拜下风地离开秦文彩,迅速到了主人安排的休息室,苦熬着痛苦的一夜……那一夜,确实可怕,就连“老把式”秦文彩都觉得有点恐怖——巨大的钻井平台,在飓风和海浪的折腾下,不时发出“咝啦——咝啦——”的响声。
“走,我们去找船长聊聊。”秦文彩对翻译姜顺源说,随后他们一起来到钻井船的餐厅。
“欢迎欢迎!”船长见中国朋友要跟他聊天,格外高兴。他对秦文彩能够适应海上钻井台的飓风感到有些意外:“你的同事们都倒下了,可唯独阁下平安无事,了不起啊!”
翻译告诉船长,秦是中国很出名的石油系统的领导干部、同时也是钻井现场的灭火专家、指挥和经历过海上抢险战斗时,老船长立即竖起拇指连夸:“OK!”
秦文彩谦和地摆手,说:“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作基本上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要好好向你、向你们美国学习。”
“其实海洋石油勘探,从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