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王闿运为进京做官的弟子准备了两份特殊礼品


    黄氏也出来和婆婆一起招呼客人,又邀几个有点脸面的人进屋来陪着客人闲聊。

    湘绮师的肺腑之言,杨度听了很是感动。他明白老师的意思:可为则为之,不可为也不必蛮干。先生自己过去的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他郑重地表示:“先生这番寄望,学生记住了,一定好自为之,决之辜负!”

    光绪三十一年暮冬,闿运记于湘绮楼,时年七十有六。

    “袁慰庭这个人我见过。”

    为介绍与袁世凯的一次见面,竟然引出与曾国藩交往的这段故事来。对王闿运而言,半是怀念,半是自炫;对杨度而言,则是一次难得听到的言传,他从中看到了前辈人的风范。

    “皙子,这篇旧作今日送给你,恰逢你奉旨进京,我不可无跋语。”王闿运写完了这篇夜饮歌,放下笔,手甩了几甩。

    “皙子,我今年七十六岁了,能够看到你今日这分光荣,我很欣慰。”王闿运穿一件银狐皮长袍,外罩一件黑色贡缎马褂,斜斜地靠在藤椅背上,兴致极高地说,“你这次虽比不得姜子牙、诸葛亮出山为相,但以四品京堂征调,在本朝也算是殊荣了,这固然要得力于你在东洋的留学,也要感激张香涛、袁慰庭两位军机大臣的荐举。”

    杨度心里寻思:这好像不是先生平素的处世态度,为何送给我呢?

    王闿运说:“多见客,指多结朋友,广通声息。为人不必都如此,要看做何事。倘若是读书做学问,不惟不能多见客,还宜少见客为好。夫学问之道,在潜心钻研,见客多,心气浮,则书读不进,何能索幽抉微,发人之所未发?故在京师候闱,只能居古寺,摈友朋,一颗心静如古井。你这次进京非候闱而是做官。所谓官者管也,即管理人事也。与人打交道,则需多了解人,各色人等都要有所接触,方才对人世有较深的认识。又做官需奥援,朋友多,奥援广,官就做得顺畅。不见客,朋友奥援从何而来?再说京师乃人才渊薮,其中也不乏有真才实学之辈,多联系,自然可访求得到。此乃‘多见客’三字之义。少说话,不是指沉默寡言,更不是指如泥菩萨一样的端坐不语。我向来喜说话,年轻时不识深浅,也说过一些后怕的话。中年以后,力戒这种毛病,但习性如此,改也难。于是我便尽量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不落把柄的话,要议论什么,也多用诙谐之语出之。世人都说王壬秋出言夸诞,既然都知我夸诞,便也不深究了。”

    “先生,”王闿运正要将夜饮歌背诵的时候,杨度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他打断了老师的兴头。“学生有一个请求,望先生应允。”

    “那么我要问你一句,帝王之学的要义何在?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吗?”王闿运望着学生,两眼发出亮光。

    送信的人笑着说:“拜读圣旨是大事,你去吧!”

    杨度明白先生的一片爱护之心,点头说:“先生的话,弟子记住了。”

    “照这样看来,我今后也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杨度的性格酷肖其师,要他少说话实难做到,不如学到先生的这个特长。

    人群中又有人高喊:“大公子高升了!”“大公子,你真了不起呀!”“大公子,你要请我们喝酒呀!”一片闹嚷嚷的。

    “先生,处京师,应如何立身为好?”

    门外早已聚集了一大堆人,见到他出来,就有好几个人喊:“大公子,给你道喜了!”也有人抢着对报喜的人介绍说:“这就是杨大公子!”

    叔姬马上想起九年前谭嗣同从湖南进京,也是授的四品京堂衔。她很敬重谭嗣同,正想用谭嗣同的故事来称颂哥哥,却又想到谭毕竟结局悲惨,此时不宜提他,于是顺着公公的话:“正是爹说的,左文襄公后来组建楚军时的官衔也正是四品京堂。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肇自四品京堂,哥,这是一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杨度简介 >杨度目录 > 二、王闿运为进京做官的弟子准备了两份特殊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