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八部分 处世
待遇。孔父嘉是宋国司马,属于卿一级。如果司马是孔家世袭的话,孔父嘉的儿子也应该是卿一级待遇,降一级就是上大夫。上大夫是可以有家庙的,所以,孔子有家庙并不意外。

    自己的祖先自己都不敬的话,别人怎么会敬呢?只知道把祖先当文物来卖,只知道挖祖宗的坟墓去赚钱,这样的子孙要他们干什么?

    18.23(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国家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为什么再拜?一拜是拜托,再拜就是转达。也就是说,第一次拜是感谢带话人,第二次拜就是把这一拜带给朋友的意思。就像托人送礼,准备两份礼物,一份给朋友,一份给所托的人。

    礼多人不怪。

    18.24(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春秋时期,领导赠送了东西,都要当场看一看赞一赞,如果是吃的,就当场尝一尝说说好吃好吃之类。可是这次赠的是药,这东西事关身体健康,所以要慎重,就算是领导送的,也要慎重。

    从另一个角度说,季康子送药,表明对老先生很关心。

    接受馈赠,一定要表示惊喜和感谢,最好当场打开。当然,药这个东西,或者避孕套这类东西,就不用当场打开或者试用了。

    18.25(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孔老师以人为本,认为人的安危是马所不能比拟的。此外,孔老师认为,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至于责任谁来负,是第二位的。

    为了抢救财产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是不是符合孔子的价值观呢?是否值得宣传呢?

    18.26(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最高领导赐给的,就要当场打开,而且还是很正式地打开,然后尝一尝,说“哇塞,真好吃”之类。如果是生肉,当然煮熟了要先给祖先供上,显示自己过得还不错,领导对自己也不错,请老祖宗放心。跟君主吃饭前,要有人先尝一尝,君主才吃。孔子在与国君吃饭时,都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礼的遵从。

    如今没那么多讲究,不过,跟领导老板吃饭,领导老板没动筷子,你就别尝。

    18.27(10.19)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国君来探视他,他无法起身穿朝服,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有违于礼,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会失礼于国君。

    无话可说。

    18.28(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这是一种姿态吧,走得再快,其实还是没有马车快。

    无话可说。

    18.29(10.21)

    入太庙,每事问。

    与2.9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论语简介 >说论语目录 > 第十八部分 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