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书不求强记,却须弄个明白
所延搁。我生性喜好读书,每天仍看几十页,虽然也不免抛荒军务,但不这样则更无他法让自己高兴一下了。
纪泽儿记性极平常,读书不必一定要求背诵,但应该常看新书,讲解几遍,自会有好处。八股文、试帖诗都不是现在迫切要学的,尽可不看不写。史书比较熟,应当趁热打铁,加把力气,看朱子《纲目》一遍为最重要。纪鸿儿也不必读八股文,白白浪费时间,实在没有益处。修身齐家的道理,没有能够超过陈文恭公《五种遗规》一书的,诸弟和儿侄们都应当常常阅读。
沅弟买到方、姚文集,最近读了吗?身体多病,得到名人文集静心阅读,也足以养病的。读书有难于理解的地方,不必立即求得透彻的理解。有一个字不能记住,也没必要苦求强记,只要从容理解领会,今天看几篇,明天看几篇,时间长了自然有好处;只是对已经读过的部分要作出记号,稍微批几个字,否则时间久了就会忘记是已经读过了的,还是没有读过的。筠仙来江西时,我作了一首会合诗,一时间唱和的有几十人,现在叫书办抄录一本寄回家中给大家看。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沅弟买得方、姚集,近已阅否?体气多炳,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自足以养病。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阅过者,自作暗号,略批几字,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筠仙来江西时,余作会合诗一首,一时和者数十人,兹命书办抄一本寄家一阅。
(咸丰五年七月初八日与诸弟书 公元1855年8月20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左右:
纪泽儿读书记性一般,不必要求他熟读。暂且让他把《左传》、《礼记》到今年秋天点读完即可,以后任他自己阅读思考。勤奋成功,懒惰失败,纪泽应该自省求自立。我与诸位弟弟应该考虑以身作则来教育子侄,而不在于说教很多。
切忌随笔点过一遍
余身体平安,癣疾虽发,较之往在京师则已大减。幕府乏好帮手,凡奏折、书信、批禀均须亲手为之,以是未免有延搁耳。余性喜读书,每日仍看数十页,亦不免抛荒军务,然非此则更无以自怡也。
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甲五经书已读毕否?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吾乡子弟,未读完经书者甚多,此后当力戒之。诸外甥如未读完经书,当速补之,至嘱至嘱。
澄、温、沅、洪四弟足下:
字谕纪泽儿: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老弟足下:
至东晋梅赜始献古文《尚书》并孔安国传,自六朝唐宋以来承之,即今通行之本也。自吴才老及朱子、梅鼎祚、归震川,皆疑其为伪,至阎百诗遂专著一书以痛辨之,名曰《疏证》。自是辨之者数十家,人人皆称伪古文、伪孔氏也。中略著其原委。王西庄、孙渊如、江艮庭三家皆详言之。此亦《六经》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
尔言鸿儿为邓师所赏,余甚欣慰。鸿儿现阅《通鉴》,尔亦可时时教之。尔看书天分甚高,作字天分甚高,作诗文天分略低,若在十五六岁时教导得法,亦当不止于此。今年已二十三岁,全靠尔自己扎挣发愤,父兄师长不能为力。作诗文是尔之所短,即宜从短处痛下工夫。看书写字尔之所长,即宜拓而充之。走路宜重,说话宜迟,常常记忆否?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老弟足下:
你说鸿儿被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