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善于用墨,能让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
这九段话分别节选自从咸丰八年到同治五年期间曾国藩写给两个儿子和三位弟弟的信中。在这些信中,曾国藩集中谈了有关书法方面的问题,涉及握笔、用墨、用笔、间架结构、书法流派等许多方面,从中体现出十分丰富的书法美学思想与意韵。
他发现儿子纪泽临摹的隶书《孔庙碑》,笔画太拘束,不太放松,当即指出:这大概是握笔太靠下的原因,告诉他握笔要高,可以握到笔管顶端为最好,握到笔管顶端以下一寸的为次好,即便低,也要离笔尖一寸多,也可以练出好字来,要是握在笔尖附近,那么即便写得出好字,也过不了多久就会退步,而且决不可以写出好字。
他发现儿子纪泽字写得不怎么光润,当即回信指出:自古以来的书法家,没有不善于使用墨的。能让一种神光活色浮在纸上,主要是由于墨的新旧浓淡、用墨的轻重缓急,这些都有传神的意念运行于其中,所以才能使光泽常新。
他还告诉儿子:写字的中锋,用笔尖着纸,古人把它称为蹲锋,像狮蹲、虎蹲、狗蹲。偏锋,用笔腹着纸,不向左边倒,就向右边倒,当将要倒还没倒的时候,一提笔就是蹲锋。该用偏锋的时候,有时也有用中锋的。
他告诉儿子:练习写字只有用笔和结构两个方面。学习用笔,要多看古人的字迹;学习间架结构,要用油纸临摹古人的字帖。
谈到书法流派,他告诉儿子:从虞永兴追溯二王和晋、元朝各位名家,是世人所称作的南派;由李北海而追溯到欧、褚和魏、北齐各位名家,是世人所称作的北派。从而叮嘱儿子:要探索这两派的区别,南派以神韵出名,北派以魄力著名,宋朝四家中,苏、黄接近南派,米、蔡与北派相近,而赵子昂则想把这两派融会贯通成为一体,要儿子从赵派书法入门,将来或者趋向南派,或者趋向于北派,都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他还谈到:欧、虞、颜、柳四大家的书法就好比是诗家中的李、杜、韩、苏,又好比是天地间的日、星、江、河。告诉儿子要学习书法,就必须窥破这四家字体的入门方法。
他告诫小儿子纪鸿:在练字几个月之后,会出现手越来越笨拙,字越来越丑,意趣越来越低的现象,他说这叫做“困”。困的时候切莫中断,熬过这一关,便会有少许进步。再进步,又再遇到困难,再次熬过来,再次发奋,自然有贯通上进的时候。
古来书家,没有不善于用墨的
字谕纪泽:
尔好写字,是一好气习。近日墨色不甚光润,较去年春夏已稍退矣。以后作字,须讲究墨色。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常新也。
(咸丰八年八月廿日与纪泽书 公元1858年9月26日)
字谕纪泽:
你喜欢写字,是一个好习惯,但近来墨色不大有光泽,比起去年春夏稍显退步。以后写字,必须讲究墨色。自古以来的书法家,没有不善于使用墨的。能让一种神光活色浮在纸上,固然是由于练习书法勤奋、写的字很多才达到的,但也是由于墨的新旧浓淡、用墨的轻重缓急,这些都有传神的意念运行于其中,所以才能使光泽常新。
握笔宜高,能握至管顶者为上
字谕纪泽:
此事比之八股文略有意趣,不知尔性与之相近否?尔所临隶书《孔宙碑》,笔太拘束,不甚松活,想系执笔太近毫之故,以后须执于管顶。余以执笔太低,终身吃亏,故教尔趁早改之。《元教碑》墨气甚好,可喜可喜。郭二姻叔嫌左肩太俯,右肩太耸,吴子序年伯欲带归示其子弟。尔字姿于草书尤相宜,以后专习真草二种,篆隶置之可也。四体并习,恐将来不能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