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帝刘裕
逵之兵败阵亡。刘裕闻知爱婿阵亡,怒不可遏,亲率诸将渡江。鲁轨、司马文思将兵四万,临峭岸布阵,刘裕手下的军士无人能登。刘裕披挂盔甲,要亲自登岸,诸将纷纷劝阻,刘裕不但不听,反而暴怒异常,非上不可。太尉主簿谢晦上前抱住他,使他难以行动。刘裕抽出剑来,指着谢晦说:“我斩卿!”谢晦神色不变,死死地抱住他说:“天下可无我谢晦,不可无公!”刘裕无奈,只得作罢。他一眼看见建武将军胡藩领游兵在江津,便令其登岸,见胡藩面有难色,便要命人将其抓来斩首。胡藩一急之下,死命攻上陡岸,兵士随后一涌而上,大破敌军,攻克江陵。司马休之、鲁宗之等北逃投奔后秦。王镇恶等追至边境,不敢穷追,只好退兵。
四、平定江南攻伐北地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曾州大族谯纵趁东晋衰乱,自据四川,形成一个独立王国,自称成都王,称臣于后秦,常派兵侵扰东晋,威胁荆楚。刘敬宣曾率军征讨,却大败而还。收复益州,统一江南,就成了刘裕长期筹划的大事。
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十二月,刘裕西征刘毅,攻占江陵后,乘胜进军益州。他从众将中选拔西阳太守朱龄石为元帅,统军征伐。众人皆以为朱龄石资名尚轻,难当重任,刘裕却独具慧眼,认定其既有武干,又练吏职,必能担此重任,所以不为众议所动。宁朔将军臧熹是刘裕的妻弟,位在朱龄石之上,刘裕却派他为副将,随军西征。又将猛将蒯恩、下邳太守刘钟等分派给朱龄石,并配给2万大军。龙骧将军毛修之再三请求随军伐蜀,刘裕知当年蜀人杀死毛修之伯父毛璩一家,毛氏与蜀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怕毛修之入蜀后会大肆屠杀,也怕蜀人因此冒死顽强抵抗,对收复益州不利,所以拒绝了毛修之的请求。
朱龄石按照刘裕的精心策划行事,顺利入蜀,经过一番激战,于次年七月攻占成都,谯纵弃城而逃,后自杀身死,余党也全被歼灭。益州被东晋收复。
平定江南后,刘裕开始实践他收复中原的抱负。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正月,后秦派鲁轨引兵入寇襄阳,骚扰荆楚,欲切断东晋长江上、下游及扬、益之间的交通,雍州刺史赵伦之将其击败。后秦不断骚扰,成为东晋大患,北伐呼声渐高。八月,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后秦。
北伐大军分四路挺进,一路由王镇恶、檀道济率领步兵自淮、泗进取许昌、洛阳;一路由沈林子、高遵考率领水军,与王镇恶等配合,由汴水经荥阳石门入河;一路由沈田子、傅弘之率领,径取武关;一路由王仲德率领水军,由桓公渎自淮入泗,自泗入清、济,自清入河。刘裕自己率领主力,也走王仲德这条路线。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初,刘裕率主力从彭城至黄河,溯流西上。先下洛阳,又抵潼关,破魏败秦,直逼长安。
刘裕到了潼关,命王镇恶率水军溯渭水西上,直趋长安。王镇恶率军来到渭桥(今陕西西安市东北),令将士吃饱之后,便弃船登岸,所乘船舰马上随流漂去,转眼踪迹全无。这时后秦后主姚泓屯集在长安城下的兵力犹有数万之众。王镇恶激励将士道:“诸位家都在江南,这里是长安城北门外,离家万里,而船只衣粮全已随流而去,岂有求生之计!惟有死战,可以立大功,不然,谁也别想活着回去!”众人听了,莫不踊跃争先,后秦军队一时溃散,姚泓单骑还宫。王镇恶攻陷长安,姚泓率妻子、群臣出降。
九月,刘裕至长安。刘裕下令将姚泓送至建康斩首,又亲自拜谒汉高祖陵,在未央殿大会文武。到十一月,忽传刘穆之病亡。刘裕闻讯,惊恸哀婉,多日不解。刘穆之死后,京师空虚,有大权旁落的危险,再加上将士久役思归,所以刘裕决意东归。
流寓关中的陇右流民,本来盼他继续出兵收复陇右,说他要收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