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武帝萧赜
    一、顺继帝位处置父臣

    萧赜是萧道成长子,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生于建康。据说他出生的那天夜里,祖母和母亲梦见有龙踞于屋上,故小名叫龙儿。萧赜43岁时继帝位,称武帝,在位12年,54岁逝世。

    宋明帝即位后,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由邓琬作主起兵造反,一时全国响应,四方兵起。当时,萧赜只有20多岁,担任赣县县令。赣县属南康郡管辖,南康郡又是江州的下属郡,故赣县正处于动乱的中心。南康相沈肃之屡命萧赜举兵响应刘子勋起事,但都遭到拒绝。沈肃之见他敢拒不从命,大怒,下令将他押入郡狱。

    萧赜被关在郡狱,正在他焦虑之际,族人萧欣祖和门客桓康率众破狱将他救出来。沈肃之闻讯后速率数百人前来追赶,萧赜毫无惧色,指挥众人拼力击败追兵,生擒沈肃之,斩敌百余人。然后,率部曲百余人正式举兵响应朝廷之命。后来,众至3000人,攻下南康郡。

    明帝平定刘子勋之乱后,萧赜与父亲萧道成都因效忠朝廷立下军功而加官进爵。萧赜也在这次动乱中初露锋芒,显露出卓越的政治敏锐和军事才能。

    萧道成乘刘宋皇室骨肉相残之机逐渐掌握朝政后,萧赜作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被委以重任。沈攸之任荆州刺史,将士勇猛,兵甲精良,他本人又久经战阵,军功卓著,因此萧道成对他甚不放心,秘密严加防范,特派萧赜为晋熙王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防备沈攸之。萧赜在郢州修治器械,操练兵马,积极备战。顺帝刘准即位后,萧道成调晋熙王刘燮为扬州刺史,任萧赜为左卫将军,随刘燮返京,并写信给他,嘱咐说:“汝既入朝,当选一文武兼资又汝意合者,委以后事。”萧赜接信,推荐司马柳世隆代替自己,萧道成果然任命柳世隆为长史,行郢州事。萧赜临行前,对柳世隆说:“沈攸之一旦为变,焚烧夏口舟舰,再顺流东下,将不可制服。如果能留沈攸之攻打郢城,必不能猝拔。君为其内,我为其外,内外夹击,必能破敌。”所以,萧赜行至浔阳,接到沈攸之反叛的消息,能那样胸有成竹、指挥有方并非偶然,而是早有准备。后来,沈攸之果然猛攻郢城,遭到了柳世隆的顽强抵抗,30余日未能攻克,后竟至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后,萧赜封闻喜县侯,任江州刺史。以后又随父亲地位的升迁而步步高升。

    齐国建立,萧赜为齐世子,以石头城为世子宫,坊省服章一如东宫。萧道成代宋称帝,他被立为太子,成了齐王朝的当然接班人。

    建元四年(公元482年)三月,齐高帝萧道成驾崩,萧赜正式登极。第二年改元永明。

    萧赜即位之初,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先父留下的旧臣。他当皇帝时已40余岁,年轻时随父创业,立下功劳,有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再加上他性情刚严,遇事有主见,有一番干大事的抱负,所以不甘听命于人,也不愿一切都按父亲生前的安排执政。萧道成临终之时,召褚渊、王俭受遗诏辅佐萧赜。这两个人都是谨慎小心之辈,萧赜对他们倒还放心,知他们不会干预朝政,所以尽管褚渊多次因病上表请求辞去顾命之职,他都不准。但对其他先朝的旧臣,萧赜就不能如此宽容了。

    吏部尚书江谧在宋末沈攸之反叛时,建议萧道成假黄钺指挥平定叛乱,因而深得萧道成赏识,从此官位通达。萧道成去世后,无遗诏要江谧辅政,他便心怀不满。及萧赜即位,不少大臣都迁升新职,他仍官居旧职,心中更是不悦,常口出诽谤之言。一次,萧赜生病,江谧忙不迭地来到豫章王萧嶷府上,客套一番后,就赤裸裸地试探道:“今至尊患不起之症,太子又非才,不知公有何打算?”萧嶷为人忠厚,与哥哥萧赜关系密切,所以面对江谧的挑拨毫不动心,待萧赜病情好转后,马上报告了江谧的不轨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一百四十章 武帝萧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