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流浪京都
生生涯,成为了京城著名的自由撰稿人。之后,他参与《中国可以说不》的撰稿,狠狠地火了一把。更多的时候,他默默无闻地在北京简陋的出租屋里码字,赚稿费。

    记得1999年秋刚到北京时,我就与古清生取得了联系,当时他住在丰台。他在电话里鼓励我平时要多读些好书,勤写作。在鲁院快结业时,应他的邀请,我从十里堡赶往丰台。我虽然和老古同为大冶人,也早知道他是大冶很勤奋而且很有才气的一个青年作家,但我们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我们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无所不谈。我们俩在附近的一家四川小酒店里,一边吃着川菜,一边很开心地随意吹牛。我们从中午一直吃到夜晚8时许,可见我们的谈兴是多么浓了。

    老古得知我在南方的卧底历险经历后,连连击掌叫好,当即鼓励我赶快动笔把这些故事写成本书。他说,你是从中国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又从来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但终能在人才济济,竞争极为惨烈的广州市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实在不容易,可敬可叹呀。如果你没有当农民和当兵的特殊经历,也许不可能有以后深入广州火车站的黑窝里头,潜入大酒店的地下赌场等别的记者一般不敢涉及的地方去卧底历险呀。

    同时,我和老古还商量好,准备一起自费去走黄河长江的。我专写一些新闻的东西,他写散文随笔。老古平时也爱冒险,现在有了我这个从海军陆战队出来,又在南方做了几年流浪记者的小老乡,因此特别想一起去外闯一闯。

    后来,也就是2000年初,由博库网站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主办了“走马黄河”社会文化考察,参加这次活动的作家是徐贝、胡守文、陈浩增、黄宾堂、唐韵、古清生、何向阳、红柯、张石山、龙冬、林白、李敬泽等8位国内实力派作家。当然,作家走黄河只是一种形式,博库网的真正用意在于通过这次活动宣传网络,宣传网站,即使是在作家们写出的散文、随笔、日记等体裁的文章中,也能感觉到网络时代的影响。

    既然有人出钱请他走黄河,那当然比我们自费好多了。我后来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手中又没钱了,我还是决定先做我的记者,先解决生存问题后再等候机会。于是,我进了报社做记者。

    古清生走马黄河时,写下行走文学作品《黄河弯黄河长》。也许走的路多了,他通晓各地美食,还能动手做上几样。久而久之,竟有人称他是京城美食家。他的美食散文写得非常好,这一点,曾为《南方周末》写了好几年美食专栏的沈宏非恐怕也无法比拟,沈的出名只不过是借助了几家有名的媒体而已,如果脱离了他们的依附,我想,他的那些美食散文还不一定有古的火。这自然不是因为我与老古是大冶老乡而特意吹捧他,有事实为证:2003年,作家出版社推出了他的那本《左烧烤右煨汤》,可以看出许多篇章是他在路上吃喝的产物;一味辣椒,竟在他的笔下写出了洋洋几十篇辣椒主义的檄文,且占据1/4强的篇幅。有评论家称: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饕餮者积数十载滥情于民间美食的“罪证”。

    他这些年早就在美食界写出名来了,央视的美食栏目多次请他作专栏,还多次周游全国各地,尝遍各地的美味佳肴,不但不会让他掏一分钱的腰包,更能报销全程差旅费,我想,在当前中国的流浪作家、自由撰稿人中,能像老古这样活得洒脱的作家还真是凤毛麟角。

    老古多次对我说:石野,等你的官司打完后,我们一起去外面行走去,我相信我们两个是最好的“伴侣”,我们只要走出去,肯定是能写出好多好文章来的。他的经验是选定自己的方向,比如一个主题,如他的美食系列,已写五年了,平时一千字一千字地写,现在集成一个集子了,平时发报纸专栏,现在出书都是靠平时集累。

    这些年来,老古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简介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目录 > 流浪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