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
们所需要的刺戟),得一点慰安,求一条引他脱离quot;烦闷quot;的大路:那是十之九要失望的。因为所能给你的,不过是你平日所唾弃——像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唾弃一般的——老中国的儿女们的灰色人生。说不定,你还在这里面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在内亦复如此——虽然有几篇是例外。或者你一定不肯承认那里面也有你自己的影子,那最好是读一读《阿Q正传》。这篇内的冷静宛妙的讽刺,或者会使人忘记了——忽略了其中的精要的意义,而认为只有“滑稽quot;,但如你读到两遍以上,你总也要承认那中间有你的影子。你没有你的quot;精神胜利的法宝quot;么?你没有曾善于忘记受过的痛苦像阿Q么?你潦倒半世的深夜里有没有发过“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quot;的,阿Q式的自负?算了,不用多问了。总之,阿Q是quot;乏quot;的中国人的结晶;阿Q虽然不会吃大菜,不会说洋话,也不知道欧罗巴,阿美利加,不知道……,然而会吃大菜,说洋话……的quot;乏quot;的quot;老中国的新儿女quot;,他们的精神上思想上不免是一个或半个阿Q罢了。不但现在如此,将来——我希望这将来不会太久——也还是如此。所以《阿Q正传》的诙谐,即使最初使你笑,但立刻我们失却了笑的勇气,转而为惴惴的自不安了。况且那中间的唯一大事,阿Q去革命,quot;文童quot;的quot;咸与维新quot;,再多说一点:把总也做了革命党,不上二十天,抢案就是十几件,举人老爷也帮办民政,然而不在把总眼里……这些自然是十六年前的陈事了,然而现在钻到我们眼里,还是怎样的新鲜,似乎历史又在重演了。
他拿着往事,来说明今事,来预言未来的事。
(尚钺《鲁迅先生》,见《关于鲁迅
及其著作》三一页)鲁迅只是一个凡人,安能预言;但是他能够抓住一时代的全部,所以他的著作在将来便成了预言。
中的十一篇,《幸福的家庭》和是鲁迅所不常做的现代青年的生活的描写。恋爱,是这两篇的主题。但当书中人出场在小说的时候,他们都已过了恋爱的狂热气,只剩下幻灭的悲哀了。的悲剧的结果,是已经明写了出来的,《幸福的家庭》虽未明写,然而全篇的空气已经向死路走,主人公的悲剧的结果大概是终于难免的罢。主人公的幻想的终于破灭,幸运的恶化,主要原因都是经济压迫,但是我们听到的,不是被压迫者的引吭的绝叫,而是而是疲茶的宛转的呻吟,这呻吟直刺入你的骨髓,像冬夜窗缝里的冷风,不由你不毛骨悚然。虽则这两篇的主人公似乎有遭遇上的类似,但《幸福的家庭》的主人公只是麻木地负荷那quot;恋爱的重担quot;,他有他的感慨,比如作者给我们的一段精彩的描写:
“……莫哭了呵,好孩子。爹爹做猫洗脸给你
看。quot;他同时伸长颈子,伸出舌头,远远的对着手掌舔了
两舔,就用这手掌向了自己的脸上画圆圈。
“呵呵呵,花儿。quot;她就笑起来了。
“是的是的,花儿。quot;他又连画上几个圆圈,这才歇
了手,只见她还是笑眯眯地挂著眼泪对他看。他忽而觉
得,她那可爱的天真的脸,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亲,通
红的嘴唇尤其像,不过缩小了轮廓。那时也是晴朗的冬
天,她听得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
就这样笑眯眯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惘然的坐著,仿佛
有些醉了。
“阿阿,可爱的嘴唇……quot;他想。
门幕忽然挂起。劈柴运进来了。
他也忽然惊醒,一定睛,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