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论
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
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一○九至一一一页)在《无花的蔷薇》之二第八节内,鲁迅又有这样几句话:
如果中国还不至于灭亡,则已往的史实示教过我们,
将来的事便要大出于屠杀者的意料之外——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
利息!
(八八页)
五
离开鲁迅的杂感,看鲁迅的创作小说罢。前面说过,喜欢读鲁迅的创作小说的人们,不应该不看鲁迅的杂感;杂感能帮助你更加明白小说的意义,至少,在我自己,确有这种经验。
所收十五篇,所收十一篇,除几篇例外的,如《不周山》、、《幸福的家庭》、等,大都是描写quot;老中国的儿女quot;的思想和生活。我说是quot;老中国quot;,并不含有quot;已经过去quot;的意思,照理这是应该被剩留在后面而成为quot;过去的quot;了,可是quot;理quot;在中国很难讲,所以和中的quot;老中国的儿女quot;,我们在今日依然随时随处可以遇见,并且以后一定还会常常遇见。我们读了这许多小说,接触了那些思想生活和我们完全不同的人物,而有极亲切的同情;我们跟着单四嫂子悲哀,我们爱那个懒散苟活的孔乙己,我们忘记不了那负着生活的重担麻木着的闰土,我们的心为祥林嫂而沉重,我们以紧张的心情追随着爱姑的冒险,我们鄙夷然而又怜悯又爱那阿Q……总之,这一切人物的思想生活所激起于我们的情绪上的反映,是憎是爱是怜,都混为一起,分不明白。我们只觉得这是中国的,这正是中国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这正是围绕在我们的quot;小世界quot;外的大中国的人生!而我们之所以深切地感到一种寂寞的悲哀,平原因亦即在此。这些quot;老中国的儿女quot;的灵魂上,负着几千年的传统的重担子,他们的面目是可憎的,他们的生活是可以咒诅的,然而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存在,并且不能不懔懔地反省自己的灵魂究竟已否完全脱卸了几千年传统的重担。我以为和所以值得并且逼迫我们一遍一遍地翻读而不厌倦,根本原因便在这一点。
人们的见解是难得一律的,并且常有十分相反的见解;所以上述云云,只是quot;我以为quot;而已。但是以下的一段文字却不可不抄来看看:
……共计十五篇的作品之中,我以为前面的九篇与
后面的六篇,不论内容与作风,都不是一样。编者不知
是有意还是无意,恰依我的分法把目录分为两面了。如
果我们用简单的文字来把这不同的两部标明,那么,前
九篇是quot;再现的quot;,后六篇是quot;表现的quot;。
严格地说起来,前九篇中之《故乡》一篇应该归入
后篇作品之内,然而下面的《阿Q正传》又是前篇的作
品,而且是前其中很重要的一篇,所以便宜上不妨与前
篇诸作并置。
前篇的作品有一种共通的颜色,那便是再现的记述。
不仅,,《头发的故事》,
《阿Q正传》是如此,即别的几种也不外是一些记述
(description)。这些记述的目的,差不
多全部在筑成(buildup)各样典型的性格
(typicalcer);作者的努力
似乎不在他所记述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