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一个澳字,便离不开洋人了
为你几个月前不负责任、狗屁不懂的无礼懊悔不已。
我义律谁也不惹,就专门给你邓廷桢写信,甚至我连林则徐都不具禀,就只单给你邓廷桢禀报,这下,你知道我义律是千啥的了吧?你记得住我的名字了吧?你还敢对我不屑一顾吗?义律做完这些事,脸上浮现一丝快意。3月24日,义律乘路易莎号船来到广州。他来到十三行商馆看望了颠地,并想方设法将颠地转移至自己的办公室。他的这一举动惊动了监视颠地的中国人众。只听一声警报,商馆周围所有通道立时戒严,各商馆的后门尽数用砖砌之。濠沟内自桥到街口,层迭皆是官船,连尾顶上、墙围上都有人看守监视,一时人声鼎沸,恍若雷动。
义律和颠地陷入到人民大众众目睽睽的监视之中了,陷入怒涛汹涌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紧接着,林则徐又采取断然措施,派兵丁包围商馆,撤走商馆的中国员工,断水停炊,迫使洋商们就范。
义律果真是行伍出身,面对林则徐的步步紧逼,他竟能坦然自若。他令人将英国国旗升了起来,将气氛搞得异常悲壮。因为悲剧是英国人最爱观看的戏剧。他无疑是这出戏的绝对主角。他召集所有外商来商馆开会。
义律在会上慷慨陈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说,大不列颠的皇家海军有一条规矩,不管你的舰船安危如何,都要和自己的舰船生死与共。我现在是商务监督,这里就是我的舰船。我就是这艘正在惊涛骇浪里航行的战舰上的舰长,你们就是我的船员或者乘客。我有权力保护你们。我向你们发誓,我义律决不后退,直到我战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商馆里的洋商静寂下来。大家不再言语,不再喧嚷。果真到了生死关头,从伍绍荣的变色仓皇,到商馆被围,人员撤走,到今天这位久经战争考验的义律上校的战前动员,洋商们被险恶攫住了,危险像铁链锁在了身上,他们不得不把生的希望寄托在义律的身上。他就是我们的救星,洋商们都在心里说。有胆小的洋商已经掉起了眼泪,他们戚戚切切地看着义律,被义律的话感动得五体投地。
有的洋商开始奉承义律,说他真不愧是皇家海军上校,要是我们早就吓趴下来了,您一来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您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一定昕您的话,就是把万贯家产托付给您我也放心……
好听的话、信任的话够义律享用一辈子了,他义律要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义律又接着说,在澳门洋面上,还停泊着我们大英帝国的军舰,虽然仅此一艘,但我们的战炮和毛瑟枪,是世界一流的,请大家放心。我现在正和国内联系,恳请内阁政府紧急派遣舰队驰援我们,如果外交大臣巴麦尊能够接到我的报告,估计就会派出军队。请大家勿急勿躁,大敌当前,一定要行动一致,听从我的指挥,共同对抗中国政府,谁也不能迁就退让,如果有哪些人不听命令擅自行动,对不起,我义律就不会再给你们以保护……
此时,英国政府已经获悉中国南部正在掀起一场大的禁烟风暴,外交大臣巴麦尊正在上下游说,将中国政府的禁烟行为说成是对大英帝国的无端挑衅。但是,由于大臣们对那种美丽的罂粟花的结晶体缺少统一认识,关于出兵惩罚中国的决议一直定不下来。
3月25日,义律差人给邓廷桢送去信函,要求在三天之内发给洋商离粤红牌,解除路禁,如果不允,他就会做出相应的行动。
邓廷桢态度更加强硬,过去把你义律不当回事,现在仍不当回事。他当即在信函上批示斥责义律,说你身为英人的商务监督,只字不提缴烟禁烟,却反而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与鸦片商人沆瀣一气,实可忍,孰不可忍,所言路牌放行一事,断不可行。
义律的所作所为,他的由后场转至前场,引起了林则徐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