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
。8月底,法军最高统帅部通过本国政府使英国政府承认,法军总司令对法国境内的联军所有兵力的战斗行动享有进行总指挥的优先权。英军总司令则有权选择执行法国所拟定计划的手段。9月25日,在经过两个半月秘密准备之后,法军第2、第4集团军在香巴尼展开攻势。双方兵力情况是,法军以42个师和3000门火炮对德军21个师和1500门火炮。与此同时,法军第10军团和英军第1军团也在阿图瓦拉开战幕,这儿的兵力是英、法32个师和2500门火炮对德军16个师和1200门火炮。10月中旬,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英、法联军停止了两地的进攻,两地会战的结局是:法军在香巴尼占领了德军第一道防线上正面22公里宽、纵深3.4公里的一小块地盘,在12公里正面上接近了德军第2道防线。在阿图瓦,法军攻占了一块正面9公里、纵深2公里的地段,英军攻占了一块正面6公里、纵深3公里的地段。法军伤亡20万人,英军伤亡7.4万人,德军伤亡14.1万人。同法国统帅部实施战略大突破,解放全部法国国土的目标相比,协约国联军的收获实在微不足道。

    秋季会战双方都使用了化学毒气弹和燃烧弹,步兵进攻之前,进行了好几天的连续炮击,耗费炮弹几百万发。火炮群射击由气球和飞机通过无线电进行校正。为测定对方炮兵位置,测声和地形测量等技术兵种也出现于战场。总的来看,战斗有利于防御的一方,进攻往往得不偿失。防线上一旦出现突破口,后方待命的预备队或友邻部队立刻上来进行堵击,由于在突破口激战的双方步兵距离很近,攻方的炮火无法相助,因而进攻的步兵很难向纵深发展。在坚固的、有着较强纵深配置防御阵地线上实施完全的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秋季攻势失败后,英、法军队在整个战线上停止了进攻行动,转入阵地防御式作战。

    3.其他战场

    意大利国势贫弱,野心很大,这就决定了它要扮演一个领土扩张投机者的角色。1882年意大利参加德、奥同盟是针对法国的,以后两国为互相换取在非洲殖民地的利益而达成妥协,并签订了一项秘密协定,双方承诺在未来战争中,如果一方受到攻击,则另一方应守中立。所以法国已不再是意大利的假想敌国。意大利的主要领土扩张方向是地中海和土耳其领下的北非,它的殖民政策更多地需要仰仗具有强大海权的英国,而不是大陆强国——德国。它虽同德、奥两国签订三国同盟,不过是聊壮声势的权宜之计,以后德、奥两国也知道这个盟友是靠不住的。三国同盟规定,如果德奥两国受到攻击,意大利有援助的义务。盟约还规定,如果奥匈占领巴尔干领土,事先必须就意大利补偿问题达成协议。大战爆发时,德国是攻击者而非被攻击者,奥匈在对塞尔维亚动手前,也根本不曾与意大利讨论过补偿问题。所以,意大利在大战初宣布中立,左右观望,以便待价而沽。意大利向德、奥表示,保持中立需有“补偿条件”,其中包括要求奥匈割让特兰托、南提罗尔、的里雅斯特给意大利。德国为了应付这条“惯于跟在猛兽后面的豺狗”,从中斡旋,劝奥匈接受意大利的条件以换取其严守中立而不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但被一向瞧不起意大利的奥匈拒绝。

    意大利的领土要求不能遂其心愿,同时又看到奥匈连连败北,行将崩溃,唯恐再不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将来便没有资格参与对奥匈的瓜分。于是便转而向协约国讨价还价,后者当然要比同盟国一方慷慨得多了,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同英、法、俄签订了一项秘密条约《伦敦条约》,协约国家同意意大利获得特兰托、南提罗尔、的里雅斯特、达尔马提亚和三年前占领的土属多德卡尼斯群岛。另外,意大利将在新建立的阿尔巴尼亚享有特权,如果战后土耳其被瓜分,意大利还应得到小亚细亚的南部;如果德国殖民地被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