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
分,意大利也有领土补偿权。作为交换,意大利必须在《伦敦条约》签字后30天内加入协约国阵营作战,为此,意大利还得到英国提供的5000万英镑的参战费。5月26日,意大利对奥匈宣战,但对德国的宣战直到1916年8月27日才公布。

    意大利在意、奥边境展开4个集团军共12个军(36个师),约87万人。奥匈以20个师与之相对抗,不久又增加了5个师。意军名义上的统帅是国王艾麦纽二世,实际指挥由参谋总长卡多尔纳将军负责。意军总的战略意图是渡过伊松佐河,通过阿尔卑斯山脉东端低矮的丘陵地带进入奥地利平原,进军维也纳。这也是受北面阿尔卑斯山地形严重限制的意大利,唯一可选择的进攻路线。5月23日夜,意军不待集结完毕即发动全线进攻,经一个多月的激战,收获甚微,抢占了伊松佐河对岸一小块阵地、蒙特内罗高地和特兰托前沿几块阵地。

    6月23日至7月7日,意军发起第一次伊松佐会战,意军19个师、1200门火炮对奥军13个师、700门火炮。意军企图强渡伊松佐河两面包围奥军,激战11天意军毫无进展。

    7月18日至8月3日,意军动用预备队以25万人的兵力发动第二次伊松佐河会战。奥军仅以7.8万人进行防御,意军这次实施中央突破,并一度得手,后被奥军一再逆袭击退。最后意军弹药不济,停止进攻。

    10月18日至11月4日,意、奥两军又开始第三次伊松佐河会战,意军除徒损兵力外,一无所获。

    11月10日至12月2日,第四次伊松佐会战又起。意军竭尽全力,仅在奥军防线上挤进3个小小突出部,伊松佐河沿岸重要军事据点仍然掌握在奥军手里。在四次伊松佐河会战里,意大利共损失兵力近18万人,奥匈也损失了约12万人。这样,意大利加上别处的损失,在开战半年时间里,共损失约25万人而一无所得。它唯一的贡献是减轻了俄国的压力,使奥匈从俄国战线上前后抽调了10个师来应付意大利战线。这个国家的野心和能力实在是不成比例,正如前德国首相俾斯麦所描绘的:意大利有狮子般的胃口却长着一副老鼠的牙齿。

    德、奥为打通与土耳其的陆上联系,决心征服塞尔维亚。英、法、俄为能在巴尔干方面牵制同盟国,也极力支持塞尔维亚。于是,保加利亚的动向在巴尔干局势中便显得举足轻重,双方都极力拉拢其加入自己的营垒,但问题的关键是哪一方肯出高价,满足保加利亚对塞尔维亚的领土要求。协约国虽然说服塞尔维亚作出很大让步,但仍不能使保加利亚感到满足,而同盟国这方面的态度当然使保加利亚感到满意。另外,由于德国向保加利亚提供巨额贷款,也促使后者最终倒向了同盟国家。就在同盟条约签字之前,素有“狐狸”之称的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讹诈有数,说他在伦敦存有价值几百万英镑的私人财产,一旦向协约国宣战,势必被英国没收,他要求德国保证,即使战争失败德国也保证赔偿他的损失,结果德国只好同意。直到战后30年代,德国仍在还他这笔钱。

    1915年9月6日,德、奥、保三国参谋总长法金汉、康拉德、甘塞夫在普里斯签订一项军事合作公约,由德军马肯森元帅统一指挥入侵塞尔维亚,其作战计划是:奥、德军队从北面、东北面全线压出,保军从东面切入,合围歼灭塞军主力。

    塞尔维亚曾考虑过单独媾和问题,准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审判并枪决暗杀斐迪南皇太子的主谋迪米特里耶维奇,以息奥匈怒气。但时间已来不及,德、奥已大军压境。塞尔维亚随即向协约国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打算以少数兵力在北面进行防御,集中主力于东面,先发制人,趁保加利亚军队尚在动员阶段就将其歼灭,并占领其首都索菲亚,迫使其投降,然后以全部兵力投入对奥、德军队的作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