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
。但协约国还在痴迷于保加利亚加入己方作战的幻想,拒绝了这一计划,等到明白了保军动员的真正意图时,又同意了塞军的作战计划,但为时已晚。由于协约国态度变化不定,当进攻迫在眉睫时,塞尔维亚连一个明确的应敌方案和部署都没有落实。

    10月6日,马肯森指挥德、奥联军共14个师强渡萨瓦河与多瑙河,于10月9日占领贝尔格莱德。从10月8日开始,塞军指挥官普特尼克将军被迫将主力从东面调往北面。10月15日,保加利亚不宣而战,保军鲍亚吉耶夫的第1集团军和托多罗夫的第2集团军约30万人,由东向西长驱直入,配合北面的德、奥联军开始包围作战。20万塞军经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且战且退。早在10月初,英、法远征军3个师就在中立国希腊的萨洛尼卡陆续登陆,10月底开始北上,企图和退却南下的塞军会合,但遭到保加利亚第2集团军的有力阻击,败退的塞军见与英、法远征军会师无望,害怕被合围,便转而向西南方向的门的内哥罗和阿尔巴尼亚退却。塞军经历了千辛万苦,两次跳出德军的包围圈,在损失5万将士和无数武器辎重后,终于到达亚得里亚海岸。1916年1月初,塞军依靠盟国船只又撤往科孚岛和宾泽特,这时塞军只剩约10万人。1916年5月,这支塞军加入萨洛尼卡的远征军,随后参加了解放祖国的战斗。

    塞尔维亚战败后,奥匈参谋总长康拉德不顾德国盟友的反对,继续向门的内哥罗和阿尔巴尼亚进军。1916年1月25日,门的内哥罗战败投降,其国王尼古拉斯一世自杀殉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唯一因战败而自戕的国家元首。接着,奥军攻入阿尔巴尼亚,击退一支意大利部队,到达亚得里亚海岸。尽管协约国已在希腊的萨罗尼卡登陆,开辟了一条巴尔干新战线,但德、奥、保三国军队仍然没有越境进入希腊,以防希腊正式加入对方阵营。

    4.加利波利会战

    西线战场陷于阵地对峙令英、法政府和军事要人一筹莫展,他们急于要打破这一看来是无止境的僵局。这时,俄国尼古拉大公为减轻土耳其对高加索方面的压力,要求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发动一个牵制性的攻击。英国内阁中丘吉尔早先也曾主张从海上进攻土耳其,占领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并控制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打通与俄国的海上交通联系,向其提供急需的作战物资。打败土耳其可促使巴尔干地区一些观望者,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队伍,另外,达达尼尔海峡战前都是英俄所关注的焦点,英国人自然希望在混战中抢在俄国之前控制海峡,以便将来胜利后,作为对付俄国的重要筹码。

    1915年1月初,英国政府的“战争委员会”通过了进攻土耳其的方案,决定实施一次大规模的海上行动。俄国很快感觉到英、法此次大规模行动的“弦外之音”,向两国表示了强烈不满,坚决要求英、法两国保证,一旦战争胜利,在瓜分土耳其时,君士坦丁堡连同附近的海峡沿岸将并入俄国。英、法两国先是拖延,以后在会战进程中,强行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行动失败后,才同意俄国这一要求,但提出的交换是,俄国必须站在英、法一边作战到底。

    英、法的作战计划是:先扫除海峡的布雷区,然后同舰炮火力彻底摧毁土耳其的海岸防御体系,然后海军舰队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攻占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投降。会战定于2月19日开始,由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卡登将军指挥。土耳其守军由乌策多姆、梅尔滕和赞德尔斯三位德国海陆军将领负责指挥。由于英国内阁为此战举行多次会议,既走漏了消息,又拖延了时间,土耳其方面在2月中旬得知消息后,迅速在海峡地区集结起20万部队以加强防御,在会战开始前,土军已在海峡水道以南布设了9道水雷障碍,并有专门的炮兵部队保护布雷区。对英、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简介 >一个人的世界大战史·看倪乐雄重建烽烟现场目录 > 第六章 1915年: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