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四、解疑复星
复星提供的资料,2003年复星集团要约收购南钢股份时,南钢近14000人生产280万吨钢,年利润不到3亿元,在全国的钢铁行业里排在20多位。而经过四年的时间后,南钢的产能已经达到了650万吨钢,比四年前翻了一倍还要多,其中主要产品:中厚板排名全国第3,管线钢第4,造船板排名第6。南钢改制四年,共计上缴税收45亿元,比此前建厂45年来的总和多出8%;累计实现利润48亿元,比前45年总和增长116%。

    豫园商城,复星进入5年来,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1%,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4%。

    招金矿业,复星投资三年来,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4%,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9.5%。

    国药控股,投资后的四年中,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其中60%为内生式增长,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

    这些数字给了郭广昌充足的底气驳斥外界的偏见,“一些人讲来讲去就看出我们很懂得财技,很懂资本市场,其实如果离开了复星含辛茹苦地培养这些产业,含辛茹苦地去创造利润,含辛茹苦地一步步提升我们的管理,资本市场会认可你吗?不可能的。”

    那么,复星到底是如何“含辛茹苦”法呢?如果如梁信军所说,复星只是派两三个董事到这些公司,复星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将所谓民营企业的活力、机制与文化渗透到这些庞大的国有企业体内、从而解放出其生产能量?

    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经营者参与价值分享的激励制度是复星的第一步。复星进入后,南钢大大小小600多个员工成为南钢的股东;在国药控股这样的央企里,经营者持股暂时无法推行,便采取相应的中期激励方式;在豫园商城,一开始推行经营者持股也因体制内力量反对而受阻,于是复星回避存量,先做增量激励,比如先在豫园的异地扩张公司里推行新制度,逐渐再将一些原来的资产托管过去……总之,“创造价值者分享价值”是复星坚定要打入老企业体内的文化与制度。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复星接下来能够将“系统对标”等一系列持续改进工作推行到参控股企业里。

    “系统对标”是复星从旗下企业建龙钢铁那里学到的一个管理方法,被复星普遍推行到各个子公司。比如,将钢铁企业的工作流程从采购原料开始到制造到卖给客户完成售后服务这一套环节分成45个指标,在每个指标上,管理者都找出该环节指标的全国前五名,随季度动态刷新,然后通过各种办法去缩小和前五名的差距,改善的结果和该岗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挂钩。比如,南钢瞄准宝钢和武钢进行成本控制,按照他们的工艺标准,定期召开“对标挖潜”专题会议,对公司的各个部门下达降低成本的目标。全公司2006年上半年降低能耗成本每吨达到26元人民币,实现节能效益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据梁信军说,复星在对投资企业的持续改进方面还有一个创举,就是在每次投资结束后的一年,审计团队加投资团队对所投企业进行投资权益审计。这个审计不是单审资产的真实性、各方面的销售业绩,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待投资的陌生企业,看看它值多少钱。“这样重新评估一遍后,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其实复星的投资权益减少了。当一个项目经过我们的持续改良,竞争能力还不能得以提升,投资预期的计划完全没有达标,并且也没有变革的有效措施出来,我们就会考虑要不要及时处理。”梁信军说,“你不能等到企业亏损了再把它卖掉,应该在它还有残余价值的时候把它处理掉。”这个“投资预期”不单单是指财务上的。据说,复星医药曾投过一个做感冒药的厂,这个厂一年给复星能带来20-30%的回报,可谓小而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简介 >案例(第八辑):公司锦标赛目录 > 一四、解疑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