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灵珠降世志难酬,承父余烈终成势
辖的地盘。
司马元显也想要通过离间计,使殷仲堪、杨佺期与桓玄之间产生矛盾,以便于互相制衡。
于是以朝廷名义加封桓玄为都督荆州四郡军事,通时任命桓玄的兄长桓伟接替杨佺期兄长杨广的职位,担任南蛮校尉。这一任命让杨佺期感到非常的愤怒和恐惧。
后来,荆州遭遇特大洪水,平地三丈高,饥饿百姓到处都是!
无奈之下,殷仲堪打算开仓放粮,赈济饥民。
但是手下人劝说道:“桓玄一直野心勃勃,伺机而动,一旦开仓放粮,必然会导致荆州粮草不足,万一桓玄开启战事,我们将无力应对啊!”
殷仲堪并未听从,于是开仓放粮。
这可让桓玄看到了机会,选择先下手为强,趁殷仲堪实力虚弱之际,立即起兵,派人偷袭荆州的巴陵(大粮仓)。
殷仲堪联合杨佺期派兵抵御,却被桓玄打败,领了盒饭。
桓玄在成功控制了荆州和雍州之后,上表请求兼任荆州和江州两州的刺史。
朝廷此时也管不住了桓玄,只能下诏任命桓玄为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以及荆州刺史,通时任命中护军桓修为江州刺史。
然而,桓玄再次上疏坚持要求兼任江州刺史的职位,于是朝廷进一步提升了桓玄的职权,让他都督包括这八个州以及扬州、豫州八个郡在内的所有军事大权,并再次让他兼任江州刺史。
桓玄还擅自任命他的兄长桓伟为雍州刺史,他的侄子桓振为淮南太守。
当时孙恩叛军已经一个头两个大了,对于桓玄的要求,只能答应了。
自此,桓玄如日中天,在荆州开始大量的任用自已亲信,不断招兵买马,加强训练。
多次上疏请求讨伐孙恩!
真就是讨伐孙恩?无非是想浑水摸鱼,搞点东西。因此朝廷始终不通意!
后来,孙恩的六七万大军逼近京城,摩拳擦掌的桓玄立刻集结军队,表面上声称是为了勤王,实际上是在等待时机发动攻势,再次上疏请求讨伐孙恩。
就在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恰逢孙恩已经败退,桓玄只好偃旗息鼓,解除了戒备,等待时机。
桓玄自认为已经占据了大晋三分之二的国土,知道大势所趋,开始打造舆论攻势,多次让别人上报关于自已的福瑞,企图迷惑群众。
他还给会稽王司马道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叛贼逼近都城郊外,但由于风势不利未能进攻,又因为下雨而无法放火,最终因粮食耗尽而撤退,并非因为力量耗尽。
过去宠臣王国宝(替罪羊)死后,王恭并没有借此机会入朝统管朝政,这足以证明他内心并非轻视您,但人们却说他不忠。现在朝廷中的权贵和心腹,那些有高尚声望的人是谁呢?难道能说没有优秀的人才吗?只是人们不能信任他们罢了!
自从那时以来,朝中的君子都因为害怕灾祸而不敢说真话。我桓玄虽然远在地方任职,但还是要揭露这些事实。”
这封信看似普普通通,实际则是扒了司马道子跟司马元显父子的老底,对二人专权,排斥其他有能力的人,给与毫不留情的揭露。
司马元显看到桓玄的信后,感到非常恐惧。
张法顺(首席谋士)对司马元显说:“桓玄凭借世家的资望,素来有豪气,现在他已经吞并了殷仲堪和杨佺期的势力,独自占有了荆楚地区,而您所能控制的地区仅限于三吴之地。
孙恩作乱,又使东部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公私财物都枯竭了。桓玄一定会趁此机会放纵他的奸恶凶暴行为,我对此深感忧虑啊。”
司马元显问:“那该怎么办呢?”
张法顺说:“桓玄刚得到荆州,人心还未归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