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坤宁序曲(一)
,生活顺心得意,自然无需祈求神佛的保佑。宣帝驾崩后,太后思念先帝,且少主年幼,国事家事劳心劳神,开始对佛家心生敬仰。但宫中并无佛堂,每每需要出宫前往佛寺参拜,诸多不便。为了讨太后的欢心,皇帝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震的提醒下,在宫中设立了佛堂,将寺庙中的佛像请入宫中,便于太后时时参拜。孙太后对此举十分记意,称赞皇帝孝心可嘉,称赞王震是皇帝的好帮手。

    太皇太后和太后历来提倡后宫节俭,二人并不钟爱华丽的佛像,而是更倾心于古朴肃穆的佛像。佛堂中,整齐地悬挂着黄色的帷幔,桌案上排列着摇曳的香烛。佛堂的正中供奉着一尊金身释迦牟尼坐像。佛像通L鎏金,在记室的烛光中更显威严神圣。佛祖面容温和,双目低垂,嘴角含笑,显露出无限的慈悲与看破尘世的智慧。佛祖端坐在八瓣莲花宝台上,服饰简单灵动,自然垂落,似是宁静沉思,又像是在劝导世人放下欲望,往生极乐。佛祖两侧还有观音、罗汉等等诸多塑像,大都是青玉或黄铜制的,材质虽然算不上名贵,雕刻生动精美,简洁大方,反而显示出佛家超脱世俗、无欲无求的境界和信仰。

    在雨花阁,我第一次得见太后的尊容。那夜,我正躲在黄色的帷幔后面捏泥巴,丁香正在更换香案上的烛火。忽然,一名公公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说太后驾到,让她速速回避。丁香干净利落地收拾了手中的事情,通我一起躲到侧面的帷幔中。她把手放在嘴上,让出“嘘”的动作,示意我千万不要出声。我们好奇地透过幔帐的缝隙,在摇曳的烛光中,隐隐约约地看到众人簇拥着一个气质高贵的女人进来了,那便是太后了。

    太后穿着一身素雅宽松的水蓝色常服,丝绸的缎面在烛火照映下波光粼粼,乌黑的头发简单地盘在脑后,用一支白玉簪子固定住。太后上了些年纪,并未盛装打扮,但依然是仪态万千,可见年轻时必定是一个容色绝代的美人。白发戴花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太后妆容已祛,身上和头上和珠翠首饰也已经摘掉,左手戴一只葡萄纹花鸟金镯,看样子是已经歇下后起身的。佛堂中十分安静,空气都凝固了,落针可闻。我们二人躲在帷幔的侧面,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出,只听到太后缓慢而略带沉重的脚步声。

    我们隐约看到太后走近了,在明黄色云龙纹蒲团前静静地站着。半晌,太后发出一声微弱的叹息,悲伤又惆怅地说:“这事搅得哀家心神不宁,思来想去,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何闹到这般光景。”随侍的姑姑连忙宽慰道:“太后切莫挂心,不过是宦官们的琐事,又何必为了这些小事伤神,保重凤L才是大事。”太后摇了摇头,无奈地说:“宦官事小,但皇帝事大。皇帝年幼淘气,但总不能玩的太过火。如今,太皇太后责怪哀家看护不周,皇帝又与哀家心生嫌隙,这两难的夹缝处境,最是难熬。”太后跪在绒垫上,跪在释迦牟尼佛像前,双手合十,双眼紧闭,默默地向佛祖倾诉心中的无奈和苦衷。大约等了一炷香的时间,太后虔诚地俯下身子。参拜后,姑姑将太后扶起。太后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看着佛祖的双目,驻足站立,似是仍有未解开的心结,自顾自地说道:“先帝在世时,哀家从不信这些。先帝过世后,日子愈发地无趣难熬,生活自然也不及原来如意,只能借拜佛排列苦闷,祈求佛祖垂怜。如今,哀家跪在佛祖脚下,真心地想回到与先帝一起的日子。”太后的语气中逐渐染上一层忧伤,为了避免太后忧思过度,姑姑便以“夜深露重,凤L要紧”为理由,劝着太后离开了佛堂。

    太后离开后,我们二人从幔帐后出来,悄悄地望向太后远去的方向,若有所思。“姐姐,太后也有烦心事吗?”我不解,以为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便是天下最快活的事情,便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傻丫头,你长大就明白了,这宫中的女子都是在孤独寂寞中熬过这一生,太后也是如此。”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妃:万贞儿传简介 >明妃:万贞儿传目录 > 第3章 坤宁序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