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日午后,一名风尘仆仆的少年闯入书院,怀中紧紧抱着一卷残破的舆图。少年名叫陆远,来自饱受战乱摧残的河北,听闻书院收留流民子弟,特来求学。苏逸展开舆图,发现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地关隘、水系和屯田分布,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经年累月的记录。陆远红着眼眶道:这些都是家父临终前留下的,他说只有先生能看懂。

    原来,陆远的父亲曾是安禄山麾下的一名将领,因不满叛军暴行暗中收集情报,却不幸被安庆绪发现,惨遭杀害。苏逸轻抚舆图,仿佛看到一位忠义之士在乱世中挣扎的身影。他决定将陆远留在书院,亲自教授他兵法与治国之道。

    与此同时,朝廷传来消息,吐蕃趁大唐内乱,屡屡进犯河西走廊。苏逸虽已归隐,仍心系边疆。他将书院中擅长兵法的学生召集起来,模拟沙盘推演,探讨如何抵御吐蕃骑兵。陆远在推演中提出以水制骑之策,建议在河西绿洲地带修筑堤坝,战时引水灌田,使骑兵难以驰骋。苏逸眼前一亮,当即修书一封,连同推演方案一并送往朝廷。

    这年深秋,林羽突然造访书院。昔日的好友如今已是朝中重臣,面容却比从前消瘦许多。朝廷虽平叛乱,但藩镇割据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林羽捧着茶盏,声音沉重,剑南节度使严武拥兵自重,朝廷想派得力之人前去制衡,满朝文武竟无人敢往。

    苏逸沉思良久,目光落在正在庭院中演练阵法的学生身上。我举荐一人。他缓缓说道,陆远虽年轻,但心思缜密,且对军事地理颇有见解。林羽面露疑虑:此去凶险,那严武手段狠辣,怕是……苏逸打断道:温室之花难经风雨,若连一试的勇气都没有,谈何报国

    陆远接到任命时,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舆图。他扑通一声跪在苏逸面前:先生,我……苏逸将一枚刻有墨白二字的玉佩塞进他手中:此去剑南,不可莽撞,但也不必畏惧。记住,真正的利器不是刀剑,而是人心。

    陆远抵达剑南后,没有直接与严武对峙,而是深入民间,走访村落。他发现当地百姓因战乱和苛捐杂税苦不堪言,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减免剑南三年赋税,并将朝廷拨付的救灾款亲自发放到百姓手中。严武对此大为不满,却又抓不到把柄。

    一日,吐蕃军队突袭剑南边境小镇,严武按兵不动。陆远当机立断,率领招募的乡勇前往救援。他利用当地复杂地形,设下伏兵,又派人在吐蕃军队后方点燃狼烟,制造援军将至的假象。吐蕃骑兵果然中计,慌乱撤退时损失惨重。这一战,让陆远在剑南声名鹊起,也让严武不得不正视这个年轻人。

    消息传回书院,苏逸欣慰地对学生们说:陆远此役,胜在知己知彼,更胜在得民心。为官者若心中只有权力,迟早会失了天下。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想起自己多年来在朝堂与书院间的辗转,忽然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这世间多一些清醒的人,多一些敢于担当的脊梁。

    此时,一名学生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加急信件。苏逸展开信纸,脸色骤然凝重——朝廷收到密报,有人密谋刺杀太子李亨。而刺客,竟是曾在书院求学的赵文远。

    第八章:风云诡谲

    暮色中的墨白书院被乌云笼罩,苏逸捏着密信的手微微发抖。赵文远,那个曾被他从纨绔子弟转变为有志青年的学生,如今竟成了弑君逆贼他记得赵文远离开书院时,眼中满是对家国的热忱,究竟是什么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林羽随后赶来,带来了更详细的消息。原来,赵文远之父赵元魁虽已倒台,但赵家在江南的势力并未彻底清除。安禄山之乱后,朝廷为填补国库空虚,推行新的盐铁专营政策,严重损害了江南豪族的利益。赵文远被家族暗中操控,成为他们报复朝廷的棋子。

    太子已加强戒备,但幕后主使尚未浮出水面。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华梦长安简介 >华梦长安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