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爆发出女人凄厉的尖叫和男人倒吸冷气的声音。整个院子瞬间死寂,所有人都被这恐怖骇人的一幕惊得魂飞魄散。

    韩老头却异常平静。他脸上没有任何痛苦扭曲的表情,仿佛掉落的不是自己的眼珠。他只是微微侧了侧头,似乎在倾听那两声轻响落定的位置。

    然后,在满堂死寂和无数双惊恐瞪视的眼睛下,他伸出枯瘦、沾着油渍的手,异常稳定地摸索到碗边,手指触碰到那温热滑腻、带着血腥味的球体,没有丝毫犹豫,稳稳地、轻轻地将它们重新按回了自己空洞淌血的眼眶里。

    温热的血顺着他的脸颊蜿蜒流下,滴落在油腻的衣襟上。

    没事,他平静地开口,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对着死寂的空气,也像是对自己说,吃饭,吃饭。他摸索着扶正了歪倒的碗,又摸到筷子,夹起一筷子沾着他自己鲜血和眼组织碎屑的米饭,平静地送进了嘴里,咀嚼起来。

    那平静到近乎麻木的举动,比刚才眼珠脱落的一幕更让人心底发寒,仿佛某种献祭仪式终于完成,他坦然接受了黑暗的加冕。

    最初的震撼和恐惧过后,陈家的孝心在韩老头失明的头几年,确实像模像样。他被安置在陈老爷生前住的那间最宽敞、最暖和的正房上屋里。窗户糊着崭新的高丽纸,炕烧得滚热。一日三餐,虽比不上陈老爷在时那般顿顿珍馐,但鱼肉荤腥从未断绝。

    老大陈文举离家前,特意嘱咐妻子王氏:伺候干爹要尽心,这是咱家的恩人,也是爹临走的托付!王氏是个精明的妇人,嘴上应得极好,每日嘘寒问暖,汤药补品不断。老二陈文富的媳妇李氏,性子泼辣些,看在丈夫面上,倒也没敢造次,只是偶尔眼神里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老三陈文贵尚未娶亲,暂由府里的老妈子专门伺候韩老头的起居。

    逢年过节,三兄弟从任上或铺子里寄回的家书,总少不了问候干爹安好,附带着捎回些当地特产,什么京城的茯苓饼,省城的龙井茶,苏杭的绸缎料子。

    韩老头看不见,但能摸到那些光滑的绸缎,能闻到茶叶的清香。管家念信给他听时,他枯瘦的脸上会露出一点微弱的笑意,干瘪的嘴唇蠕动着,低声念叨:好,都好就好……似乎这黑暗里的丁点暖意,能稍稍熨平那献祭双目的痛楚。

    然而,时间这味最无情的药,不仅能治愈伤痛,更能消磨恩义。

    三年过去,陈家三兄弟在外头渐渐站稳了脚跟。

    老大陈文举,不知攀附上了京城哪条门路,竟从一个抄写文书的末流小吏,摇身一变成了户部清吏司的主事,官虽不算顶大,却管着钱粮,是实打实的肥缺。消息传回麻湾,陈家上下简直像过年。

    老二陈文富的生意也借着大哥的官威,在省城做得风生水起,开了两家绸缎庄,据说还与人合伙放起了印子钱,利滚利,家底眼见着厚实起来。

    老三陈文贵,被大哥二哥提携着,也在省城衙门里谋了个闲差,虽无实权,但人前人后也称得上一声三爷了。

    翅膀硬了,飞得高了,回头再看麻湾老家那点人和事,便觉得遥远而微末。家书里的问候,渐渐变成了例行的敷衍,最后只剩下开头一句问干爹安,便再无下文。寄回的东西,也从精心挑选的土仪,变成些寻常的糕点,最后干脆就没了。

    陈家大院里的风向,随着书信的稀落,悄然转变。

    先是伺候韩老头的那个老妈子,被王氏寻了个由头打发去了浆洗房。新派来的小丫鬟秋菊,才十三四岁,毛手毛脚,端茶递水常泼洒在韩老头身上。韩老头看不见,只感觉衣襟袖口常是湿冷的,提醒一句,换来的是秋菊不耐烦的嘟囔:瞎摸索啥呀,差点撞翻盆!声音不大,却像针一样刺耳。

    接着是屋子。那间正房上屋,冬日里最是暖和。这年入冬,王氏抱着自己刚满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风水债:血睛虾穴简介 >风水债:血睛虾穴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