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到杜荀鹤可能会受牵连,决定暂时离开。
临行前一晚,李白在客栈设宴,邀请这几日在金陵结识的文友饯行。酒至半酣,他即兴创作了《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众人听罢,无不叹服。这首诗将市井酒肆的寻常场景升华为艺术经典,尤其是最后两句,将离情别绪与滔滔江水相比,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宴席散后,杜荀鹤独自留下。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郑重地交给李白:李兄,这是我祖传的一方砚台,虽不值钱,却是我最珍贵的物品。今日赠予李兄,聊表心意。
李白打开布包,见是一方古朴的紫石砚,上面刻着文章千古事四个小字。他知道这必定是杜荀鹤视若珍宝的东西,连忙推辞:这如何使得!杜兄家传之物,我岂能收受
杜荀鹤坚持道:我半生潦倒,唯有此物相伴。如今得遇李兄,方知世间真有才子。此砚在李兄手中,方能物尽其用。何况...他苦笑一声,我如今卖字为生,用不上这等好砚了。
李白见杜荀鹤心意已决,只得收下。他从行囊中取出司马承祯所赠的短剑:杜兄赠我以砚,我赠杜兄以剑。此剑虽非名器,却是一位高人所赠,锋利无比。杜兄在金陵,难免遇到郑元之流,此剑可作防身之用。
杜荀鹤接过短剑,拔出一看,寒光逼人,果然不是凡品。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次日清晨,李白登上开往安陆的客船。杜荀鹤和几位文友到码头相送。船渐行渐远,李白望着岸上挥手的杜荀鹤,心中百感交集。这位相识仅月余的落魄文人,已成了他真正的知己。
船行至江心,李白取出纸笔,写下了《黄鹤楼送杜荀鹤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写完后,他轻声吟诵,眼角有些湿润。这金陵一游,让他见识了世态炎凉,也收获了真挚友情。杜荀鹤的遭遇更让他深思:才华与功名,究竟该如何取舍
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李白忽然想起司马承祯的预言——金陵有他的机缘。如今想来,这机缘或许就是与杜荀鹤的相遇,让他看清了世道的真相。
data-faype=pay_tag>
安陆...李白喃喃自语,不知前方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
---
第五章
安陆成家
安陆的春天比金陵来得含蓄。没有秦淮河畔的脂粉浓香,只有汉水两岸的淡淡柳烟。李白站在许家别业的廊下,望着院中一株盛开的海棠,粉白花瓣随风飘落,像是一场无声的雪。
太白,又在发呆一个温柔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李白回头,看见新婚妻子许氏端着一盏茶走来。许氏二十出头年纪,容貌不算绝色,但眉目间自有一股书卷清气,举手投足尽显世家风范。她穿着淡紫色的家常襦裙,发髻上只簪了一支银钗,朴素中透着高雅。
夫人。李白接过茶盏,手指不经意间触到许氏的指尖,两人相视一笑。
三个月前,李白初到安陆参加诗会,凭借一首《安陆桃花歌》技压群雄,也赢得了许家大小姐的芳心。许氏乃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虽家道中落,门第犹存。这样一位名门闺秀下嫁布衣李白,在当地引起不小轰动。
祖父今日身体好些了,说要见你。许氏轻声说。
李白点点头,将茶一饮而尽:我这就去。
许家别业不大,但布局精巧,处处可见昔日相府的气派。李白穿过两道回廊,来到后院一间向阳的静室。许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