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看着妻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握住许氏的手: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当晚,李白辗转难眠。半夜起身,独自来到书房,点亮油灯,取出纸笔,将满腔愤懑倾泻而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完后,李白长舒一口气,仿佛将心中块垒尽数吐出。他轻声吟诵,尤其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是自勉,也是对这不公世道的宣言。

    好诗。许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披着外衣,显然也是夜不能寐。

    李白将诗稿递给她:胡乱写的。

    许氏仔细读完后,抬头看着丈夫:夫君,这诗比你以往任何作品都更有力量。以前的诗多写山水情怀,这首却道出了天下寒士的心声。

    李白一怔,重新审视自己的诗作。确实,这首诗与他以往的风格大不相同,少了几分飘逸,多了几分深沉,却意外地更有感染力。

    或许挫折真能磨砺诗才。李白苦笑道。

    许氏将诗稿收好:天色已晚,夫君还是早些休息吧。明日元公子约你去汉水垂钓,正好散心。

    次日清晨,李白如约来到汉水边,元丹丘已经摆好钓具,见他来了,递过一根鱼竿。

    听说了科场的事。元丹丘直截了当地说,狗日的考官,有眼无珠!

    李白淡然一笑:罢了,本就不是正途。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元丹丘问,继续留在安陆,还是...

    李白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不知道。许老现在看见我就生气,许家上下也议论纷纷。但若就此离去,又对不起夫人...

    元丹丘拍拍他的肩膀: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兄弟都支持你。不过...他神秘地压低声音,听说朝廷明年可能要开制举,特别选拔人才,不限制出身。你要不要试试

    李白眼前一亮:当真

    千真万确。我在州衙当书办的表兄说的。好像是张九龄大人提议的,为了网罗天下英才。

    这个消息让李白重燃希望。制举不同于常规科举,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特别考试,往往不拘一格降人才。若能通过制举入仕,不仅光耀门楣,还能证明自己的实力。

    钓鱼归来,李白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许氏。许氏也很高兴,但提醒他:此事先别告诉祖父,等朝廷正式下诏再说。

    接下来的日子,李白一面等待制举的消息,一面继续诗歌创作。科场失意后,他的诗风确实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再一味追求辞藻华丽,而是更加注重表达真实情感。许氏成了他最忠实的读者和批评者,常常能指出诗中不够自然的地方。

    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许圉师的态度渐渐软化,偶尔还会叫李白去讨论诗文。这天,李白正在书房教许氏弹琴,忽听仆人通报有客人来访。

    来者是元丹丘,满脸兴奋:太白!朝廷诏书到了,明年春天果然要开制举!州衙已经开始登记应试者了!

    李白大喜,立即准备前往州衙报名。许氏却拉住他:夫君且慢。这次可不能再有任何差池。妾身建议你先去拜访张老大人,听听他的意见。

    张老大人是许圉师的故交,现任安州长史,对朝廷动向十分了解。李白觉得有理,便请元丹丘代为引见。

    张长史是个和蔼的老人,听完李白的来意后,沉吟道:制举确实不限制出身,但竞争更加激烈。各地英才都会前来应试,其中不乏世家子弟。李公子虽有才华,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简介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