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杜甫则静静地站在一块巨石上,目光深远,仿佛要看透这壮丽景色背后的历史沧桑。两人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山顶有座小庙,供奉着泰山神。庙中老道士见两位文人登山,热情地邀请他们留宿。两人欣然同意,决定在山顶过夜,明日观看日出。
晚饭是简单的斋饭,但饿了一天的两人吃得津津有味。饭后,老道士给他们讲了许多泰山的神话传说,尤其是关于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的故事,听得李白如痴如醉。
夜深人静,杜甫已入睡,李白却独自走出庙门,来到一处悬崖边。夜空如洗,繁星点点,仿佛伸手可触。山风呼啸,吹得他衣袍猎猎作响。这壮丽的景象让他想起少年时在峨眉山看星空的夜晚,只是如今身边少了月华,多了位知音杜甫。
太白兄还未睡杜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白回头,看见杜甫披着外衣走来:子美兄也被这夜景吸引了
杜甫站在李白身旁,仰望星空:如此壮阔景象,怎能安睡我在想,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像我们一样,站在这里仰望星空他们可曾找到人生的答案
李白笑道:子美兄总是想得这么深。要我说,人生何必有答案但求无愧于心足矣。
太白兄豁达。杜甫轻叹,只是眼见天下百姓受苦,读书人岂能独善其身
李白沉默片刻,突然问道:子美兄可曾想过,我们的诗有何意义
诗杜甫望向远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记录时代,抒发情怀,或许就是诗的意义。
那子美兄的诗,想记录什么
杜甫的声音变得低沉:我想记录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权贵的骄奢,百姓的疾苦,边疆的烽火,宫闱的腐败。让后人知道,开元盛世的光辉下,也有阴影存在。
李白肃然起敬:子美兄心系苍生,白自愧不如。我的诗多写个人情怀,少有家国之忧。
不然。杜甫摇头,太白兄诗中的豪情壮志,正是这时代缺少的精神。你的《行路难》《蜀道难》,道尽了多少士人的心声!
两人就这样在星空下长谈,从诗歌到政治,从理想到现实,直至东方泛白,才匆匆赶到日观峰等待日出。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海,洒在泰山之巅时,李白和杜甫都被这壮丽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金色的阳光渐渐染红了云海,远处黄河如一条金带蜿蜒东去。这景象比任何诗句都更动人。
下山路上,两人决定去曲阜拜谒孔庙。泰山距曲阜不过两日路程,他们沿着汶水东行,一路谈论着孔子和儒家思想。李白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尤为敬佩,虽然他自己更倾向于道家思想。
曲阜的孔庙规模宏大,古柏参天,碑碣如林。两人在庙中徘徊终日,瞻仰先圣遗迹,感受千年文脉。当晚,他们在城中客栈住下,继续讨论日间所见。
孔子周游列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份执着令人敬佩。李白感叹。
杜甫点头:正是这份执着,才成就了万世师表。太白兄,其实你与孔子有相似之处。
哦李白惊讶,我这般放浪形骸,怎敢与先圣相比
你们都坚持自己的道路,不为世俗所移。杜甫认真地说,孔子周游列国传道,太白兄漫游天下寻诗,本质上都是追求理想。
李白沉思片刻,笑道:子美兄此言,倒让我想起贺知章称我为谪仙人。如今看来,我这谪仙倒与周游的孔子有几分相似,都是不合时宜之人。
两人相视而笑,举杯共饮。
在曲阜盘桓三日后,李白和杜甫继续东行,来到济南。这座以泉水闻名的城市给了他们全新的体验。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七十二名泉各具特色,让两人流连忘返。
一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