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以少林寺闻名天下。李白在少室山腰的一家道观借宿,观主是位年过六旬的老道士,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

    居士从何处来老道士为李白斟上一杯清茶。

    从东海来,往终南山去。李白回答。

    终南山老道士眼睛一亮,那可是个好地方。贫道年轻时曾在楼观台学道十年,那段日子真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李白好奇地问:道长为何离开

    尘缘未了呗。老道士笑道,修道之人,也要讲缘分。缘分到了,山中是修行;缘分不到,山中是牢笼。

    这番话让李白想起赵蕤。当年在大匡山学艺时,师父也常说类似的话。

    道长认识司马承祯吗李白突然问道。

    老道士手一抖,茶水洒了几滴:紫微先生当然认识!怎么,居士也认识他

    曾在江陵有过一面之缘。李白简单讲述了当年司马承祯称他为谪仙人的往事。

    老道士听完,重新打量李白,目光中多了几分敬意:难怪一见居士就觉得不凡。紫微先生看人向来极准,他说居士有仙缘,必不会错。

    当晚,老道士特意准备了丰盛的斋饭款待李白,还取出一坛珍藏多年的药酒。两人谈玄论道,直至深夜。老道士对《道德经》的见解独到,尤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解说得深入浅出,让李白受益匪浅。

    居士既往终南山,不妨去拜访紫微先生的旧居。临别时,老道士建议道,就在楼观台附近的太白峰下,那里现在住着他的弟子玄真子。

    李白记在心中,次日一早便辞别老道士,继续西行。越往西走,地势越高,气候也越发凉爽。时值盛夏,但山间的清晨已带着几分秋意。

    半月后,李白终于来到终南山脚下。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的名山,远望如一道翠屏横亘天际,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几处道观的飞檐。

    山脚下有个小镇,李白找了家客栈住下,准备次日上山。晚饭时,他向掌柜打听玄真子和司马承祯旧居的消息。

    玄真道长掌柜想了想,哦,就是住在太白谷的那位吧他很少下山,不过每月十五会来镇上买些盐米。

    太白谷李白心头一跳,这名字与他如此有缘。

    是啊,据说那山谷是太白金星曾经修炼的地方,所以叫太白谷。掌柜解释道,玄真道长住在谷中的草堂里,偶尔会有访客,但他脾气古怪,不是谁都见的。

    李白更加好奇了。次日天未亮,他就起身准备上山。掌柜的告诉他,太白谷在山的北麓,需先到楼观台,再向西行约三里。

    山路崎岖,但风景绝佳。古木参天,清泉淙淙,不时有野兔松鼠从路旁窜过。李白走走停停,不时驻足欣赏。正行走间,忽听前方传来朗朗吟诗声: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声清越,在山谷间回荡。李白循声而去,看见一位白袍老者正在溪边巨石上挥毫泼墨。老者看上去六十多岁,须发皆白,但腰背挺直,挥毫时衣袖翻飞,气势非凡。

    好诗!好字!李白忍不住赞叹。

    老者头也不抬:诗是孟浩然的,字才是老朽的。

    李白走近细看,只见巨石上墨迹淋漓,笔走龙蛇,正是刚才那首诗。字迹狂放不羁,却又法度严谨,堪称大家手笔。

    先生书法,已入化境。李白由衷敬佩。

    老者这才抬头打量李白:你这年轻人,倒有眼光。他放下毛笔,老朽张旭,字伯高,不知小友如何称呼

    李白大吃一惊。张旭乃当世草圣,与贺知章齐名,没想到竟在这终南山中遇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简介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