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来是张公!李白深施一礼,晚辈李白,久仰张公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李白张旭眼睛一亮,可是贺知章口中的谪仙人
李白没想到张旭也知道这个称呼,谦逊道:贺老谬赞,晚辈愧不敢当。
张旭哈哈大笑:贺老儿看人向来极准。来,既然有缘相遇,陪老朽喝一杯!
他从石下取出一个酒葫芦,递给李白。两人就在溪边对饮起来。张旭性格豪爽,谈吐不凡,很快就与李白熟络起来。
张公隐居在此李白好奇地问。
算是吧。张旭笑道,老朽在长安有个虚职,但一年大半时间都在山中。这里清净,适合写字喝酒。
原来张旭是朝隐——身在朝廷却心在山林。这种生活方式让李白眼前一亮。他一直以为隐居就是要完全脱离尘世,现在看来,或许有更灵活的方式。
李公子来终南山,是为访道张旭问。
李白点头:晚辈想拜访玄真子道长,也看看司马承祯先生的旧居。
玄真那小道士啊,张旭捋须笑道,脾气是怪了些,但道法精深。老朽带你去吧,他看在我的面子上,不敢不见。
两人结伴同行,张旭对终南山了如指掌,边走边介绍各处景致典故。他虽年长李白三十多岁,但步履矫健,登山如履平地。
张公身体真好。李白赞叹。
写字如练剑,都是功夫。张旭笑道,老朽每日写字两个时辰,登山一个时辰,雷打不动。
行至一处平台,远望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张旭突然拔出腰间佩剑,舞了起来。只见剑光如练,与山间云雾融为一体,看得李白目瞪口呆。
张公剑法也如此了得!
张旭收剑而立:剑法即书法,书法即剑法。万物道理相通,关键在气。气到了,笔走龙蛇;气不到,徒有其形。
这番话让李白想起赵蕤教他剑术时的教诲。看来真正的大家,见解都是相通的。
午后时分,两人来到太白谷。这是一处幽静的山谷,三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中流过。谷中有几间简朴的茅屋,屋前种着草药,几只山鸡在草丛中觅食。
玄真!有客到!张旭高声喊道。
茅屋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道士,瘦削精干,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张老又带什么人来打扰贫道清修玄真子语气不耐,但眼中带着笑意,显然与张旭相熟。
这位李白李太白,紫微先生旧识,特来拜访。张旭介绍道。
听到紫微先生四字,玄真子神情立刻严肃起来。他仔细打量李白,突然问道:谪仙人
李白点头:司马先生确实这样称呼过晚辈。
玄真子侧身让路:请进。
茅屋内陈设极为简单,一床、一桌、一椅,墙上挂着司马承祯的画像。玄真子为两人沏了茶,然后从木匣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师父留给李居士的。
李白惊讶地接过,拆开一看,果然是司马承祯的笔迹:
太白居士:
别来无恙老道知你终会来此,故留书一封。人生如旅,道途万千。居士有仙缘,但尘缘未了,不宜过早遁世。可于四十岁后再做决断。太白谷乃居士有缘之地,可暂居于此,静思前程。
承祯手书
李白读完,心中震动。司马承祯多年前就预知他会来终南山,还特意留下书信指引,这份远见令人敬畏。
师父说,若李居士来,可在隔壁草堂住下。玄真子说,那草堂本是师父清修之所,一直空着。
就这样,李白在太白谷住了下来。隔壁草堂比玄真子的还要简朴,但一应俱全。最妙的是屋后有眼清泉,水质甘冽,正好酿酒。
张旭在谷中盘桓了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