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满意地点头:善。居士已得入门。

    回到草堂,李白发现桌上放着一封信,是许氏托人从安陆送来的。信中说,平阳已能背诵他十余首诗,许圉师身体欠佳,希望他早日归家。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思念。

    李白将信贴在胸前,闭目良久。当晚,他登上太白谷最高处,望着满天星斗,陷入深深的思考。

    四十岁将至,是继续漫游寻道,还是回归家庭是追求仕途功名,还是安心诗酒人生终南山的清修让他看清了许多,却也带来了新的困惑。

    我心自有山海,他对着星空轻声道,何必择地而居

    山风拂过,送来远处道观的钟声,仿佛在回应他的疑问。

    ---

    第九章

    不惑之择

    终南山的秋意比山下来得更早。清晨,李白推开草堂的木窗,发现远处的峰顶已覆上一层薄薄的白霜,在朝阳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山间的空气清冽如酒,带着松针与泥土的气息。

    居士醒了玄真子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有您的信。

    李白开门接过,一眼认出是许氏的笔迹。拆开细读,信中字迹比往日潦草,内容更是让他眉头紧锁——许圉师病重,医药无效,许氏希望他尽快归家。

    坏消息玄真子观察着李白的表情。

    李白将信递给他:岳父病重,我需即刻返家。

    玄真子快速浏览信件,点头道:确实该回。不过...他犹豫了一下,临行前,师父交代我,若居士决定离开,需带您去一个地方。

    何处

    太白峰顶。玄真子指向远处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那里有师父留给您的东西。

    虽然归心似箭,但司马承祯的安排必有深意,李白决定随玄真子走一趟。两人简单收拾了干粮和水,便向太白峰进发。

    山路崎岖,有些地段几乎垂直,需手脚并用才能攀爬。玄真子身形瘦削却异常矫健,如羚羊般在岩石间跳跃。李白虽常年游历,跟上他的步伐也颇费力气。

    道长常来此处李白喘着气问。

    玄真子头也不回:每月一次,为师父打扫祭坛。

    祭坛

    到了便知。

    正午时分,两人终于登顶。太白峰顶是一块不大的平台,中央立着一座简朴的石坛,坛上刻着八卦图案。四周云海翻腾,远处的山峰如岛屿般漂浮其中,景象壮丽得令人窒息。

    这就是司马先生修行之处李白环顾四周,感到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玄真子点头,从石坛下取出一个铜匣:师父交代,待居士来此时交予。

    铜匣沉甸甸的,上刻云纹,锁处已经氧化发绿。李白小心打开,里面是一卷帛书和一块青玉玉佩。帛书上写着:

    太白居士:

    见此信时,当已年近不惑。人生四十,当知天命。汝之天命,在诗不在仕,在道不在官。然尘缘未了,尚需经一番红尘历练。此玉乃贫道随身之物,可保平安。他日若有困惑,可再回终南。

    承祯手书

    李白握着玉佩,心中五味杂陈。司马承祯多年前就预见到他今日的处境,甚至连他年近四十都计算在内。这种被看透的感觉既令人敬畏,又有些不安。

    师父还说,玄真子补充道,若居士决定下山,不必勉强自己立刻做出选择。形隐不如心隐,只要心中有道,何处不是终南

    形隐不如心隐...李白喃喃重复,若有所思。

    在峰顶静坐片刻后,两人开始下山。回程比上山快得多,但李白的心思早已飞回安陆。许圉师虽对他多有不满,但毕竟是许氏的祖父,更是引他进入士大夫圈子的关键人物。若有不测...

    次日黎明,李白收拾好简单的行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简介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