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惊讶地回头看了一眼,随即恭敬地引李白入内。穿过前院,来到一间静室,室内陈设极简,唯有一几、一琴、一香炉。几后坐着一位白发道人,面容清癯,目光如炬,正是名满天下的司马承祯。
李白上前深深一揖:后学李白,拜见仙师。
司马承祯微微一笑:李公子不必多礼。贫道昨夜观星象,见有文星入楚,今日果然有贵客临门。
李白受宠若惊:仙师过誉了。白不过蜀中一布衣,何敢当文星之称
司马承祯示意李白坐下,亲自为他斟了杯茶:公子骨骼清奇,眉宇间有紫气萦绕,非常人也。可否将手与贫道一观
李白伸出右手,司马承祯仔细端详掌纹,又摸了摸他的指节,忽然大笑:妙哉!公子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当为谪仙人也!
谪仙人李白愕然。
即天上神仙被贬谪下凡。司马承祯解释道,公子前世必是天上文曲星君座下仙吏,因过失被贬人间。观你气度,他日必名动天下。
李白虽觉玄妙,但见司马承祯神色认真,不由心生敬畏:仙师谬赞,白愧不敢当。此番出蜀,只欲广见闻,增学识,他日若能以文章报效朝廷,于愿足矣。
司马承祯摇头轻笑:功名如浮云,转瞬即逝。公子既有仙缘,何不随贫道修习长生之术
李白沉吟片刻:仙师美意,白心领之。然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待功成名就,再寻仙访道未迟。
司马承祯并不恼怒,反而欣赏李白的坦率: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公子既有凌云之志,贫道愿赠一言——无论顺逆,皆持本心,方得始终。
谨记仙师教诲。
司马承祯起身,从书架上取出一卷帛书:此乃贫道所著《坐忘论》,阐述修真要旨。公子虽暂无意修道,但闲暇一观,或有所得。
李白双手接过,只见帛书质地柔软,字迹工整,显是精心抄写。他郑重收入怀中,再次拜谢。
时近正午,司马承祯留李白用斋。斋饭极为简单:一碗糙米饭,一碟青菜,一壶清茶。李白却吃得津津有味,觉得这简单的饭菜别有滋味。
饭后,司马承祯取出一张古琴:久闻蜀人善琴,不知公子可愿为贫道弹奏一曲
李白谦逊道:略通音律,恐难入仙师法耳。
他调弦试音,弹了一曲《高山流水》。琴声起初如清泉淙淙,渐如江河奔涌,最后似海浪滔天,充满激情与力量。
曲终,司马承祯赞叹:公子琴音如诗,豪放不羁,非常人可及。不知可有诗作让贫道一观
李白从行囊中取出诗稿,司马承祯细细品读,时而点头,时而微笑。读罢,他指着《峨眉山月歌》道:此诗清丽脱俗,已有仙气。不过...他又翻到《渡荆门送别》,这首更佳,气势磅礴,胸怀天下。公子诗才,确非凡品。
得到当世高人的肯定,李白心中欢喜,却又保持谦逊:仙师过奖。白初出茅庐,所作多是摹仿前人,尚未自成一家。
不然。司马承祯摇头,诗贵真情,不在雕琢。公子诗中有真性情,此乃天赋,非学而能至。
两人谈诗论道,不觉日已西斜。李白虽依依不舍,但恐打扰过久,起身告辞。
司马承祯送李白至观门,临别时忽然说道:公子此去,当往金陵。那里有你的机缘。
李白惊讶:仙师何以知之
司马承祯笑而不答,只是从袖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李白:此物随身,可保平安。他日若有困惑,可再来寻贫道。
李白双手接过,只见玉佩温润如脂,上刻云纹,中间一个古篆道字。他郑重挂在颈上,藏于衣内,再次拜谢。
下山路上,李白心潮起伏。司马承祯的预言和赠言,让他既兴奋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