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叟的洒脱人生,不禁思绪万千。取出纸笔,借着月光写下《金陵望月》: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写完后,他轻声吟诵,觉得这首诗已与蜀中所作大不相同,更多了几分超然物外的意境。或许,这就是司马承祯所说的仙气吧。

    船继续东行,离金陵越来越近。李白站在船头,衣袂飘飘,心中充满期待。他并不知道,在前方的金陵城中,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奇遇与挑战。但此刻,他只想尽情享受这乘风破浪的快意,以及无限可能的未来。

    ---

    第四章

    金陵放歌

    金陵城的春日,比蜀地来得更早一些。李白踏上秦淮河畔的青石板路时,两岸的桃花已开得如火如荼。他驻足河畔,望着画舫往来如梭,歌女们的吴侬软语随波荡漾,与蜀地的质朴截然不同。

    好一个六朝金粉地!李白不禁感叹。

    自江陵一别,又过了半月水路。这一路他饱览了洞庭的烟波、武昌的黄鹤楼,每到一处必有诗作,行囊中的诗稿又厚了几分。如今站在这千年古都的街头,李白只觉得眼睛不够用——高耸的城墙、繁华的街市、衣着华丽的行人,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富庶与底蕴。

    寻了处干净的客栈安顿下来,李白便迫不及待地出门游历。他先去了乌衣巷,想象当年王谢子弟的翩翩风采;又登临凤凰台,远眺大江如练;最后来到秦淮河边,选了一家临水的酒肆坐下,要了壶当地有名的金陵春,几样小菜,自斟自饮。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李白轻声吟着前人的诗句,心中感慨万千。忽然,他注意到角落里有个衣衫破旧的中年文人,正就着一碟花生米独饮,面前摊着纸笔,时而写写画画,时而摇头晃脑。

    那人似乎察觉到李白的目光,抬头望来。四目相对,李白拱手致意,那人犹豫片刻,也回了一礼。

    这位先生独饮无趣,不如过来同饮一杯李白邀请道。

    那人迟疑了一下,终于拿着酒壶和纸笔走了过来:在下杜荀鹤,打扰了。

    蜀人李白,幸会。李白为杜荀鹤斟满酒,看先生也是读书人,不知在写些什么

    杜荀鹤苦笑一声:不过些无用诗文,难登大雅之堂。

    诗文本为心声,何分雅俗李白笑道,若不介意,可否让某一观

    杜荀鹤犹豫片刻,将面前纸张推给李白。纸上是一首七律,题为《金陵感怀》: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李白读罢,拍案叫绝:好诗!尤其是人歌人哭水声中一句,道尽金陵千古沧桑!杜兄高才!

    杜荀鹤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旋即又暗淡下去:李兄谬赞了。这金陵城中,诗才比我高的不知凡几,只是他们多在豪门为幕僚,衣食无忧,哪像我...他扯了扯破旧的衣袖,连件体面衣裳都没有。

    李白仔细打量这位落拓文人。杜荀鹤约莫四十岁上下,面容清瘦,眉间有深深的皱纹,手指关节粗大,显是常年执笔所致,但衣着确实寒酸,袖口都已经磨出了毛边。

    杜兄如此才华,为何落魄至此李白直言相问。

    杜荀鹤饮尽杯中酒,长叹一声:十年前我也曾意气风发,以为凭诗才可博功名。谁知连举不第,家财散尽,如今只能靠卖字画为生,偶尔为商贾代写家书,勉强糊口罢了。

    李白闻言,心中一阵酸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简介 >诗仙李白传奇(少年--中年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