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双腿一软,瘫坐在太师椅上,好半天才喘匀了气。刚才那生死一线的感觉,比野狐岭的刀光剑影更令人心悸。侥幸!天大的侥幸!但郑大人眼中那短暂的疑虑,如同附骨之蛆,让我无法安心。他今日是高兴了,可日后呢

    不能再等了!必须彻底堵上他的嘴!

    我猛地站起身,冲到墙角那个不起眼的樟木箱子前,打开锁。里面是我这半年来,在翠屏县这个位置上,所有能积攒下来的东西——下面胥吏孝敬的银锭,乡绅们自愿捐助的田租折成的银票,还有几件不好出手但价值不菲的古玩玉器。这是我全部的家底,也是我预备着万一事发用来跑路的保命钱。

    我咬咬牙,一股脑儿全倒腾出来,用一块上好的锦缎包了,沉甸甸的一大包。我唤来最机灵也最贪财的心腹长随王三,把包袱塞到他怀里,压低了声音,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立刻!追上郑大人的仪仗!就说……这是本县一点微薄的‘程仪’和‘土仪’,感念大人体恤下情,亲临指导!务必……亲手送到郑大人手上!就说……是本县的一片赤诚心意!

    王三抱着那沉甸甸的包袱,眼睛都直了,连连点头:老爷放心!小的明白!定不辱命!

    数日后,州里的考评文书送到了县衙。在翠屏县令王守仁的名下,端端正正地写着一个朱笔批注的良字。看着那个字,我长长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银子开路,果然无往不利。这官场,呵。

    ---

    安稳的日子如同指间流沙,在翠屏县衙的雕梁画栋间无声滑过。李福贵这个小舅子已然成了县衙一霸,整日呼朋引伴,架鹰斗犬,倒也识趣地不再提旧事。我与老家的书信往来,在他的操持下,保持着一种温情脉脉又遥不可及的虚假繁荣。郑知州那边,年节时的冰炭孝敬从未短缺,关系也算维系得四平八稳。

    直到一个飘着细雨的春日午后,门房又递进来一张名帖。名帖素雅,上书一行清峻的行楷:晚生陈彦,白鹿书院末学,闻世兄牧守翠屏,特来拜谒。

    陈彦白鹿书院我捏着名帖,脑子里飞快地搜索老爷王守仁生前零碎的言语。似乎……好像……老爷确实提过一次,十年前游学江南,曾短暂寄居白鹿书院,与一位姓陈的年轻学子有过数面之缘,还夸赞过其才思敏捷十年!一面之缘!这也能找上门来

    我的心又悬了起来。这些读过书、心眼活络的书院生员,可比李福贵难糊弄多了。我本想找个借口推拒,可名帖上那世兄二字,又让我不敢过于怠慢,以免显得心虚。

    请……请到后堂花厅奉茶。我定了定神,吩咐道。

    来人是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一身半旧的青布直裰,洗得有些发白,但浆洗得干干净净。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高和一丝掩不住的落魄风尘。他一见我,便深深一揖,神色激动:王世兄!一别十年,世兄风采更胜往昔!小弟陈彦,当年在书院荷蒙世兄点拨,获益良多!听闻世兄在此为父母官,造福一方,特来拜望!

    啊……陈……陈贤弟!我努力挤出惊喜的笑容,上前虚扶一把,快请起!十年弹指,贤弟……别来无恙

    我含糊地打着招呼,目光扫过他洗得发白的袖口和鞋面上沾染的泥点。十年了,这位才思敏捷的贤弟,似乎功名上并无寸进。

    寒暄落座。陈彦显然是个健谈之人,很快便从当年书院趣事,谈到沿途见闻,再论及时政文章。他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我则如坐针毡,只能嗯嗯啊啊,偶尔附和几句贤弟高见、所言甚是。他那双清亮的眼睛不时落在我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敬慕和对知音的渴盼。

    世兄,几盏清茶过后,陈彦忽然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格外恳切,小弟此次前来,实有一不情之请。小弟观世兄身边,似无得力幕友小弟不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爷赴任遭劫杀,独活我冒名顶替简介 >老爷赴任遭劫杀,独活我冒名顶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