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把各种草药的性味归经记得滚瓜烂熟,也学会了用刺刀剜出伤口里的子弹。春芳常说:月娘姐手上有准头,比我这个正经学过医的还利索。
1937年秋天,抗联要袭击鬼子的药材仓库。月娘主动请缨,带着两个战士摸进了仓库。仓库里堆满了装着西药的木箱,她正往外搬,忽然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转身一看,一个鬼子兵端着刺刀冲了过来。
月娘来不及掏枪,下意识摸向怀里的剪刀。红布条已经磨破了,露出里面生锈的刀刃。她想起安德烈胸口的血,想起赵铁柱最后那句簪子别丢了,然后把剪刀刺进了鬼子的喉咙。
血溅在她脸上,带着温热的腥气。她擦了擦脸,继续搬药箱。直到把所有能带走的药品都捆在马背上,她才发现自己的袖口被血浸透了,而怀里的剪刀,刀刃上又多了道暗红的痕迹。
第九章
小镇诊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长白山时,月娘正在给一个猎户治腿伤。春芳已经在三年前的一次突围中牺牲了,临死前她把药篓子交给月娘,说:以后,你就是新的捣药婶了。
月娘在二道沟小镇开了间诊所,诊所的门上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平安堂三个字。她用多年攒下的积蓄买了些药材,又把赵铁柱的桦皮簪子用红绳系在药柜上,每次看见簪子,就想起那个说要给她打银镯子的男人。
来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有上山打猎摔断腿的,有下地干活扭了腰的,还有孩子出疹子发烧的。月娘从不收穷人的钱,有时候还会倒贴些药材。有人问她:月娘大夫,你为啥对咱们这么好
她就会想起抗联密营里的火塘,想起春芳冻紫的指尖,想起赵铁柱刻的桦皮簪子。因为我受过别人的好。她说。
2015年秋天,我在月娘的土坯房里听她讲完这些故事。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那把生锈的剪刀,还有支已经发黑的桦皮簪子。赵铁柱说要给我换真金的,她摩挲着簪子,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夕阳的光,可我觉得,这个就挺好。
窗外的秋风卷着落叶,掠过屋檐下的药篓子。月娘忽然指着远处的长白山,说:你听,山里头好像在打雷。其实那是远处的火车声,但我没说话,只是握住了她干瘦的手。
她的手心里,还留着当年握剪刀的力道。
尾声
雪落无声
我离开二道沟的那天,月娘往我帆布包里塞了把晒干的五味子,用蓝布帕子包着,帕子角上还绣着朵歪歪扭扭的山茶花。治咳嗽好。她扶着门框看我,身后的药柜上,赵铁柱的桦皮簪子在晨光里晃着微光,红绳已经褪成了浅粉色。
此后每个月,我都会收到月娘托村里孩子寄来的信,字迹歪歪扭扭,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后山的柞树黄了今冬雪大,给柱子送的饼子没冻硬春芳爱吃的野又长出来了。我这才知道,她每天都会拄着枣木拐杖,往鹰嘴崖方向走三里路,铝饭盒里装着高粱饼子——那是赵铁柱当年最爱吃的,还有用野蜂蜜腌的山楂片——春芳说过这能开胃。
2016年冬至那天,我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赶到二道沟时,雪正下得紧,月娘的土坯房里烧着暖炉,她躺在炕上,手里攥着那把锈剪刀,床头放着个铁盒子,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红布条,每一条都写着名字:赵铁柱、春芳、老周、老李……
下雪了。她看见我,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深沟,春芳说过,雪大的时候,在山上能听见鬼子的马蹄声。她抬起手,指向窗外,你看,那丫头背着药篓子呢,红袄子真鲜亮。
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雪幕里有个穿红羽绒服的女孩正跑过雪地,怀里抱着个快递箱子——那是镇上药店新来的姑娘。月娘却固执地盯着那人影,嘴唇微动:春芳,给柱子带的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