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田摇摇头,苦涩地说,当时不甘心,我特意回学校武装部问过。
人家很明确,问题就出在父母政审材料上。他们…他们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
李大满的心沉到了冰窖里。
女儿平静叙述下隐藏的信息像淬毒的冰锥:孩子连续两年获得宝贵的当兵推荐名额,却都在政审环节莫名其妙被刷下,
不仅名额被顶替,一盆父母有问题的脏水,
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泼在了他们一家头上,一泼就是十年!
十年里,女儿背负着这个不明不白的污点,独自消化着委屈和不公。
一股冰冷的怒火混合着撕心裂肺的心疼,在她胸腔里猛烈冲撞。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田田,别怕,妈一定给你弄个水落石出!这黑锅,我们不能背!
3
迷雾中的追索
第二天一早,李大满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径直找到了厂里负责组织人事和政审工作的老张。
老张在档案室工作了一辈子,是个原则性极强、档案管理门清的老同志。
张师傅,您可得帮帮我!李大满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急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女儿两次因父母政审问题被耍的遭遇和盘托出。
老张听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厚厚的眼镜片后透出严肃和困惑:
大满,你这说的…不可能啊!你和老刘的档案,就在我这柜子里锁着呢!
别说重大违纪了,连个像样的警告处分都没有!
清清白白!政审出问题绝无可能!
他站起身,钥匙串叮当作响,走到一排深绿色的铁皮档案柜前,动作麻利地找出李大满和她丈夫刘爱国的档案袋,
你看,历年考核都是‘称职’以上,履历清楚明白。
我敢拿党性担保,你们档案没问题!
李大满看着摊开在桌上的档案,那些熟悉的表格和印章像无声的证明,却无法驱散心头的阴霾。
那问题出在哪学校那边咬定是父母的问题…
学校老张沉吟片刻,果断拿起桌上的老式电话机,这事蹊跷。
学校当年调档政审,我们这边肯定有记录和回函存根。
我帮你查查当年的存档!他手指翻飞,拨通了厂档案室库房的电话,报出李大满的名字和大致年份。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过去。库房那边传来翻箱倒柜的声音。
终于,电话那头传来管理员无奈的声音:张师傅,查遍了,没有!那个年份的政审外调函存根,特别是涉及子弟兵员政审的,好像…好像缺失了那一批。
年代久远,当时管理可能也没现在规范…
一丝寒意顺着李大满的脊背爬上来。
缺失偏偏缺失女儿的那一批
老张的脸色也沉了下来:大满,这…这情况有点不对了。
按流程,学校武装部发函,我们回函,双方都应该有底。
现在两边都‘找不到’…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你得去学校武装部问问,当年经办的人是谁,原始记录在哪。
李大满立刻赶往刘田田的母校。
大学武装部早已搬了新址,窗明几净,但接待她的年轻干事听完来意,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阿姨,您女儿都毕业快十年了那时候的政审材料…唉,基本都是纸质存档,管理不像现在电子化这么规范。
而且,当年负责征兵政审的老师…好像调走的调走,退休的退休了。
十年前的原始记录大海捞针啊!
他带着李大满去了学校尘封的旧档案室。空气里弥漫着纸张陈腐的气息和浓重的灰尘味。
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