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木板搭起的房子,里面放着一台破旧电脑,荧光屏上闪着淘宝主页。我坐到电脑前,用村里的手机号登录微信,看到好友列表里王小凯,张晓彤等人都在活动状态。我心里有些慌,点开张晓彤,她还在线,头像依旧是大学时期两人一起拍的合影。我在心里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发了条消息:

    我回家了,你有空吗

    发出后,我的右手停在键盘上,手心出汗。过了几分钟,屏幕弹出张晓彤开始输入的提示。她回复道:

    真的吗你回来了下午我去你家找你。

    不到一个小时,张晓彤就出现在我老家的门口。她穿着一件米色羽绒服,戴着黑色毛线帽,脸颊因为寒风泛着微红。见我从屋里出来,她冲过来拉住我:李辰,你可吓死我了!你突然回家也不告诉我一声。我挤出一个笑容:抱歉啊,我没想那么多,就是突然想回家看看你们。她拉着我进屋,连声叮嘱:快进来别冻着,喝杯热茶再说。

    我让她坐在客厅那张破旧的藤椅上,母亲赶紧端来两杯刚泡好的菊花茶递给我们。茶香弥漫,我对着她点头:小彤,别客气,咱俩是老相识了。她喝了口茶,抿了抿嘴唇:你真幸福,能回家,我……唉,我也想回去,可我爸妈年前给我留了北京的房子,说让我在北京发展,家里也不让我回去。我点点头,感到心里一紧:大学毕业后,张晓彤就留在了北京,到了传媒公司做编剧,两人偶尔会在周末通话,但更多时候都是日程忙到焦头烂额。

    我们聊起大学时光:一起上网课的日子、一起挤地铁的窘迫、一起泡图书馆的夜晚,以及那个寒假我们一起去东南沿海自助游时发生的趣事。我讲起这些,张晓彤笑得前仰后合,时而捂嘴,时而吟吟自语:你还记得那个卖烤鱿鱼的大叔吗他跑来给我们签名,沾上烤鱿鱼的汁。我也忍不住笑出声:当时他问我们是不是哪家电视台的,我俩支支吾吾,还因为口音被他听出是山西人。说到这里,我心里止不住升起一层柔软:我一直以为,等挣到钱了就带你再去一次,现在看来……还没赚够,现在先陪你再好好到处逛逛。

    张晓彤眼里溢出泪光:你就留在家里吧,咱们还可以一起创业,做自媒体,开个小工作室,到外面拍摄小村落故事。我看着她,心里暖暖的,却也更加明白,我对家乡的感情早已不再如当初那般单纯——我想要的,并不是简单留在家里,而是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意义。

    那晚,我们在院子里点燃了篝火,父亲在旁边忙活着,把秋收剩下的麦秆一捆捆往火里扔。火焰燃起,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也映红了夜空。张晓彤抱着我的手臂,望着火光:辰辰,我想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我心里一阵酸楚,牵起她的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感情早已默默发生变化,无需言语,手心的温度就是最好的答案。

    6

    第六章

    失落与觉醒

    第二天清晨,我起来比父母早,把后山门打开,走进村后那片小树林。寒风拂过时,枝头的枯叶簌簌飘落,一片落叶打在我的脚上。我弯腰拾起,握在手心里,触感有些干涩。这片树林是我小时候最常去的地方:春天采野菜,夏天挡午后暴雨,秋天捡树果,冬天打雪仗。记忆中的树木比现在高大得多,我抬头看时,发现它们多了一面风蚀的斑驳,但依旧萧瑟挺拔。

    我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朋友圈,看到一条动态:北京某大型媒体招聘信息,薪资优渥,福利优厚,只要具备两年编辑经验就可申请。朋友圈里很多同学已经纷纷打卡留言:太棒了,值得一试。可当我看着那条招聘信息时,却感到一阵茫然:我是否还想回到那个城市,继续那种几乎每天都像打仗一样的生活

    我记得当初去北京时,怀揣着对梦想的美好,希望用笔触记录世界,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美;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归途与故里简介 >归途与故里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