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杯热茶歇歇脚!小蘅啊,你家药商开张,我这茶也得配个好名儿,叫‘守诺杏花’如何
苏蘅哭笑不得:哪来的杏花
这不是等着明年春天呢嘛!陈阿公拍着腿笑。
夜幕渐沉,药行里渐渐安静下来。
谢砚将最后一份药材归档完毕,正准备合上账本,忽听得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他抬头,看见苏蘅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只小陶罐,罐口用红纸封着,纸上墨字写着润喉蜜三字,是她一手工整的小楷。
这是我新调的润喉蜜,试试
谢砚接过陶罐,揭开红纸,一股温润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抿了一口,蜂蜜与薄荷的清香在舌尖化开,竟还带了一丝山楂的回甘,唇齿留香,仿佛连心都跟着甜了起来。
这是……你特地为我做的
苏蘅低头看了眼自己的鞋尖,声音更低:你日日晒药理货,说话多,嗓子总哑……我想着,总该做点什么。
谢砚心头一暖,望着她低垂的眼睫,几乎想伸手替她撩起那被夜风吹乱的一缕发丝。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一阵笑声。
哟,两位站在这灯火通明的地方,倒真是一幅好画。陈阿公拎着茶壶路过,笑眯眯地打趣,这回是真的,药行开到了医馆隔壁咯!
谢砚笑了笑,没说话。苏蘅也抿嘴不语,只是眼角眉梢都透着笑意。
陈阿公拍了拍门框,转身回去煮茶,嘴里哼起了老歌谣:杏花春雨江南路,药香深处有人家……
屋内渐渐安静下来,只剩柜台上的油灯轻轻晃动着微光。
谢砚站在药行门前,望着对面青芜医馆熟悉的屋檐,在月色中轮廓柔和,像极了记忆里那个蹲在药柜前认真抓药的小姑娘。
他低声开口:苏蘅,我终于把药行开到了你身边。
而屋内的苏蘅,正小心翼翼地将那件棉袍挂进药柜深处。
她的手指在金银线绣出的云纹上停留片刻,像是触碰一段悄悄生长的情意,又像是藏起一颗不愿示人的心。
她轻轻合上药柜门,转头望向窗外灯火通明的守诺药行,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笑意。
这一夜,风清月朗,药香悠悠。
镇子里的人说,新开的守诺药行和青芜医馆遥遥相望,一个卖药,一个治病,一个沉稳如山,一个细腻如水,倒像是天生一对。
这话传到柳娘子耳里,她笑着对旁人道:你瞧瞧,以前是谢掌柜往医馆送‘试尝’的药材,如今是药行直接开到人家门口了,这不是情意,还能是什么
林婶也点头附和:就是啊,我看他们俩啊,迟早得让人请喝茶吃喜糖。
可就在众人纷纷议论着这段佳话之时,谁也没注意到,一封快马加急的信,悄然送进了镇东头的县衙。
没人知道,知县老爷昨夜梦见女儿病重无药可医,醒来后便下令:要在守诺药行之中,择一位医道双修的青年才俊,许以千金之女。
青芜医馆门前的杏花被昨夜一场细雨打得零落,谢砚站在药行门口,眉头皱得更深了。
他低头看了眼手中已被捏皱的纸条,忽地一用力,将它揉作一团扔进了墙角的垃圾篓。
周工头听说这事,拎着铁锤就从工地赶了过来,嗤笑道:哪有这等好事分明是县令想借机拉拢好药材供应。
他径直走到谢砚面前,压低声音道:你要真不想搬走,就赶紧把话挑明。你以为人家不晓得你这些日子往青芜医馆送了多少‘试尝’的药材
谢砚望着医馆门前那株双生杏树,花瓣随风飘落,枝干依偎如影随形。
他轻声道:我怕她不愿。
另一边,柳娘子也带着笑意登门医馆,手里提了个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