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紫石英”号逃跑了,南京的黎明
满水的外壕,是国民党南京政府末期的精锐部队。
敌人对南京城防的部署,花了很大的代价。卫戍副总司令陈浠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城防工事的构筑。城防工事结构,以城垣工事为核心,之外修筑一道钢筋水泥工事,然后再修筑若干野战工事,形成三道前后相互支援的防御配系。这三道封锁线从东北面的紫金山起,围绕着南京的东、南、西三面延伸,北面有长江天险,从四面把整个南京保卫起来。
进攻发起后,我第35军最先夺取的是江浦镇。江浦是敌人的外围阵地,四周有高约七米、宽约三米的城墙,城墙上密布着明暗火力点。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103师占领了江浦镇,歼敌2000余人。占领浦镇是夺取三浦中的艰苦一战。守敌第28军80师是嫡系。为了有把握地消灭这支精锐部队,我第35军104师担任主攻,已夺取江浦的103师迅速东进,向敌人左侧进攻,威胁敌人侧背,协同消灭敌人这支部队。
4月21日我军向浦镇逼进。敌人为了阻止我军前进,拼命用火力封锁,江南岸和军舰上的大炮,一齐向我军轰击。
我军冒着密集炮火穿插前进,包围了浦镇。敌人进行疯狂反扑,坦克、装甲车一起向我军冲击。我主力部队和敌人在浦镇以北的山地及敌人主阵地之间,展开了逐点、逐线、逐个碉堡的争夺。经过一整夜的战斗,我军夺取了平顶山、大顶山和二顶山等制高点和其他全部重要阵地。22日清晨,敌人害怕被我军全部消灭,残敌慌忙向浦口方向逃跑。
我军夺取浦镇后,兵不解甲,马不卸鞍,不停地向浦口追击。22日下午和晚上,敌人慌乱地向江南撤逃。一个美国人记下了这一天
1949年4月23日清晨,我被南京北面的炮声和爆炸声惊醒。
急忙穿上衣服,驾车朝着长江边爆炸声传来的下关码头疾驶而去。
国民党部队已弃城而去,受命护城的第26兵团根本就没露面。
暴民开始洗劫国民党官员豪宅,李宗仁、何应钦、市长邓杰住宅也没幸免。邓市长在企图驾车带着市财政金库三亿金元券逃跑时被司机和卫兵打断了双腿。第二天,金元券贬至150万兑一美元。邓杰侵吞的公款仅值200美元。
抢劫者大多是穷人。各种家什被一趟趟农车和兴奋的人们肩扛背驮给弄走了。一位笑眯眯的士兵枪也不要了,一手拿一盏台灯小心翼翼往外走。一位老妇手拿四块精致的刺绣坐垫,颤悠悠地迈着小脚,喜不自禁。
我来到城外明孝陵机场,这是内部机场,几十架运输机正忙着上货。我看到一个国民党将军扯着嗓子命令士兵将他的大钢琴和其他家具搬上飞机,这实在太难以置信了。立法院委员们排队登上另一架飞机。有的头戴适合南方气候的软布帽,还有一两个人带着网球拍。“我们会回来的。”一位议员对我说,但口气并不坚定。有几架飞机是专为高级军官和官员家眷以及他们财产准备的,可哭哭啼啼的市民也想挤上去,还有人试图行贿;士兵们向他们挥起上了刺刀的步枪。
李宗仁和何应钦约在上午9点离开国防部大楼。动身前,代理外交部长叶乔治(即叶公超)打电话给法国大使兼外交使团首席使节杰奎斯·迈利尔,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马上就要撤走,希望各国外交使节随同前往广州。迈利尔回复,大使们都想留在南京,但苏联大使除外,他早已去了广州。西方各国正在观望,看时局将怎样发展,以便将来有机会通过他们驻南京大使与共产党建立官方联系。
我和法新社中文助理比尔·关去找治安委员会负责人马将军。当我们驶过中山路时,突然被一排八个士兵拦住,枪口直冲着我们。他们是南京江防前线最后八个哨兵,天黑后才离开哨位,要搭车。车开到孙逸仙环形交叉路口时,关解释说我们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