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着半片莲花形玉佩!

    宋慈蹲在王翁尸身旁,见其指甲缝里嵌着靛青染料,正是周府绣房常用的颜色。他忽然想起周氏曾说自小跟着绣娘学女红,而王翁之妻,正是周府绣房的掌事妈妈——二十年前那场大火,唯有她与周氏从李记绸庄逃出。

    申时三刻,枢密院忽然派来特使,金吾卫将提刑司围得水泄不通。宋提刑办案逾月未结,恐生变数。特使把玩着腰间玉珏,目光扫过桌上的血书,枢密院念你辛劳,即日起此案交由大理寺接管。

    深夜,宋慈趁守卫换班潜入周府。周氏闺房的雕花拔步床后,暗格内藏着半卷绢帛,开篇便是复国会盟四字,落款处盖着端王旧印,字迹竟与血书如出一辙。他刚要细看,梁上突然跃下数名黑衣杀手,刀刃泛着幽蓝——是淬了乌头毒的薄刃。

    混战中,绢帛被火折子点燃,宋慈眼睁睁看着兵器囤于钱塘江口的字迹被火苗吞噬。最后一眼,他看见绢帛边缘画着艘商船,船头立着个戴帷帽的女子,腰间玉佩正是半朵莲花——与王翁手中的残片合二为一。

    杀手退去时,窗棂上留下枚银戒,戒面刻着端字。宋慈捏着戒指,忽然想起周氏腕间的玉镯内侧,曾被他瞥见的细小字痕——不是海昌,而是端平,那是前朝端王未及登基时的年号。

    8

    连环局中局

    七月初七,枢密院文书李大人被发现死于书房,咽喉插着支银簪,簪头雕着半朵莲花——正是周氏常戴的那支。现场留有她的手帕,帕角绣着的莲花旁,用鲜血写着偿命二字。

    李大人左手握笔,右手捏着碎纸,指甲缝里有妇人脂粉。宋慈指着书案上的墨迹,但这‘偿命’二字,笔锋左偏,分明是左撇子所写——可周氏惯用右手。他翻开李大人的手记,在绍兴五年五月页间,发现夹着张泛黄的契约,甲方赫然写着周明远——周员外的本名。

    大人,漕帮二当家的尸身不见了!赵捕头冲进验尸房,腰间佩刀还滴着水,卑职刚从护城河捞起他的披风,里面塞着封信……

    信是用血写在漕帮水纹笺上的:二十年前灭门案,主谋非周明远,乃李之谦与孙仲谋,我亲见二人纵火屠庄,周氏无辜。落款处画着缠枝莲纹,与二当家佩刀的纹路一致。宋慈盯着孙仲谋三字——正是布商孙老爷的本名。

    戌时,钱塘县衙突然闯进个蓬头垢面的男人,竟是消失多日的周府账房。他浑身血污,怀里抱着本烧剩的账册,扉页画着艘标有李记的商船,船货清单上精铁二字被红笔圈了又圈:大人!周员外发现李之谦借海运走私兵器,欲报官时却被……

    话未说完,他突然剧烈抽搐,七窍涌出黑血——是中了牵机毒。宋慈抓起他的手,见虎口处有个茧子,正是常年握刀所致——这个自称账房的人,分明是个练家子。

    三更天,漕帮水寨传来消息:二当家的尸身被寻获,喉间插着支银簪,与李大人之死手法相同,尸身怀里抱着半块玉佩,正是王翁手中的那半朵莲花。赵捕头望着玉佩上的端字,忽然想起宋慈曾说过的话:二十年前的火,烧的不是李记绸庄,而是端王旧部的兵器库。

    黎明前的钱塘县飘起细雨,宋慈站在李大人的书房里,望着墙上被雨水冲淡的血字,忽然笑了——这哪里是周氏的复仇,分明是有人借她之手,将二十年前知晓真相的人逐一灭口。而那个躲在幕后的人,此刻或许正望着钱塘江面的船影,等着下一场大雨,冲散所有的证据。

    他忽然想起血书里的复国会盟,想起周氏闺房那半卷被烧毁的绢帛,还有二当家临终前的信——原来从始至终,周氏都是颗棋子,既是复仇者,也是被复仇者。而真正的局,早在二十年前那场大火中,就已经布下了。

    窗外,漕帮的灯笼在雨雾里若隐若现,像极了二十年前李记绸庄的火光。宋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宋提刑录:血案迷踪简介 >南宋提刑录:血案迷踪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