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几乎没人。林小夏穿着我们学校的校服,却把外套系在腰间,露出里面印着梵高《星空》的T恤。她看见我就咧嘴笑了:真没想到你会来。
我也没想到。我攥紧了书包带子,感觉手心全是汗。
去美术馆要坐四十分钟的公交车。一路上我都在东张西望,生怕遇到熟人。林小夏倒是很淡定,从包里掏出两盒牛奶递给我一盒:放心,这个点你爸肯定在开会,你妈在上班,没人会发现的。
牛奶是温的,喝下去让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点。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突然意识到这是这半年来第一次在上学时间出门却没有去学校。一种奇怪的自由感涌上来,让我既兴奋又害怕。
美术馆比想象中安静。工作日的上午,展厅里只有零星几个老人和带着孩子的妈妈。我们看的是一场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入口处挂着巨幅海报——《被规训的想象力》。
看这个。林小夏拉着我走到一幅画前。
画布上是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但在公式的缝隙里,藏着无数细小的眼睛。有些眼睛闭着,有些半睁,只有极少数是完全睁开的。我盯着那些眼睛,突然觉得呼吸困难——那些公式和我昨晚在速写本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画家肯定也经历过高考。林小夏小声说。
我们一幅一幅看过去。有被试卷淹没的课桌,有用红笔圈出来的成绩单,还有被锁在玻璃柜里的颜料盒。走到最后一个展厅时,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班主任张老师。
我的血液瞬间凝固。林小夏也看见了屏幕,她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别接。
手机响了十几声才停下。紧接着是三条微信提醒,我不用看都知道是什么内容。胃里像是坠了块冰,刚才看画时的激动全都化成了恐惧。
我们回去吧。我的声音在发抖。
林小夏抓住我的手腕:来都来了,至少看完这个。
她指向展厅中央的一件装置作品。那是一个用旧课本搭建的迷宫,迷宫里散落着被撕碎的画作。但在迷宫正中央,有一小块空地,那里放着一支画笔和一张白纸。
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林小夏问。
我摇摇头。
意思是无论被多少教科书包围,总有一块地方可以画画。
回学校的路上,我们谁都没说话。手机又震动了几次,我直接关了静音。林小夏在离学校还有两个路口的地方突然停下:苏念,你想好以后要怎么办了吗
阳光照在她的脸上,睫毛在脸颊投下细小的阴影。我想起美术馆里那些画,想起被撕碎的素描本,想起爸爸说不准再碰画笔时的表情。
我不知道。这是我唯一能给出的答案。
翻墙回学校时,我的裤腿被铁丝网勾破了。林小夏熟练地带着我溜进正在上体育课的班级队伍里,没人发现异常。直到放学铃声响起,我才敢打开手机——十三条未读消息,三个未接来电。最新一条是妈妈发的:张老师说你们今天模考,你考得怎么样
我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突然笑了。原来他们连我今天的考试安排都记错了。
回家路上,我在文具店买了一盒新的彩色铅笔。结账时,收银员阿姨随口问:学画画啊
嗯。我把铅笔塞进书包最底层,偷偷学的。
4
裂缝中的光
一模成绩单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我拿不住。年级排名那一栏的数字刺痛眼睛——比上次退了28名。班主任张老师把成绩单递给我的时候,嘴角抿成一条直线:苏念,你最近状态不对。
我低头盯着鞋尖,没说话。办公室的挂钟滴答响,每一声都像在倒数我的死期。
你爸爸刚才来电话了,张老师推了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