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是最近才放进去的,盒底还粘着水藻。
陈警官把报告递给我时,手指微微发抖:骸骨DNA和你提供的样本匹配99.99%......是你生物学上的母亲。
我盯着报告上的数据,耳边嗡嗡作响。记忆里母亲的脸突然变得模糊起来——那个右手缺指、把我养大的女人,原来根本不是我的生母。
还有更蹊跷的。陈警官翻开案卷,当年报失踪的宋姓夫妇,妻子是儿科医生,丈夫在糖果厂工作。而抚养你长大的母亲,是当年负责此案的女警!
我猛地站起来,工作台上的锥子被碰落在地。怪不得家里从不让我接近河边,怪不得母亲总在清明烧纸时念叨赎罪。她根本不是工伤致残,而是在掩盖什么——比如,从人贩子手里抢回婴儿时被剪断的手指
当晚护城河起雾了。我带着那盏自制的河灯来到岸边,灯芯是用母亲——不,是养母的头发搓成的。河灯入水的刹那,水面泛起奇异的绿光,照亮了河底锈迹斑斑的自行车、破陶罐,还有......半截嵌在淤泥里的剪刀。
那是陈阿婆的凶器。
我吓得差点跌进河里。陈警官不知何时站在了我身后,手里拿着个证物袋,里面装着从杂货店搜出的账本。
1985年7月15日。他翻开泛黄的那页,宋姓女婴是被拐卖的第三个孩子。买家是林姓医生,付款八百元。陈警官突然指向河对岸,就在那家私立妇产医院。
河水突然翻涌起来,像是有什么东西要破水而出。我们的手机同时收到紧急通知——陈阿婆在精神病院用床单自缢,死前一直念叨小满来收债了。而值班护士坚称,监控拍到有个穿红裙的小女孩进过病房。
回到铺子已是深夜。门口的水泥地上又出现了湿脚印,这次直通我的工作台。台面上摆着个从未见过的布娃娃,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是儿科医生的打扮。娃娃的胸口别着张工作证,照片已经模糊,但名字依稀可辨:宋萍
主治医师。
抽屉里多了本发黄的病历,记录着1985年7月接生的女婴信息:右肩胛骨有月牙形胎记。我的手不由自主摸向背后——那里确实有块淡青色胎记,形状像弯月。
凌晨三点十五分,地面准时传来震动。这次的节奏很特别,像是有人在蹦跳着数数。我循着震动来到护城河边,看见河面上漂着十几盏河灯,排成箭头形状指向对岸。
箭头尽头是那家早已废弃的妇产医院。铁门上的锁锈迹斑斑,但门缝里夹着块红布条,像是有人刚进去过。推开门时,霉味扑面而来,走廊墙上残留着二十年前的宣传画,其中一张被撕去了一半,剩下的部分写着无痛人流。
最里面的诊室门上贴着林主任的牌子。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我胃部痉挛——
墙上钉着十几张婴儿照片,每张下面都标注着价格和日期。我的那张也在其中,备注栏写着:右肩月牙胎记,已售800。而办公桌上摆着个玻璃罐,里面用福尔马林泡着六截婴儿小指,像某种
grotesque
的收藏品。
那是他的质量保证。
陈警官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他举着手电,光照出墙上更多的罪证——伪造的出生证明、买卖契约,还有一沓泛黄的接生记录,实则是拐卖婴儿的明细。
林医生五年前病死了。陈警官翻着档案,但他妻子还活着,就是......
陈阿婆。我在纸上写完这三个字时,诊室的柜子突然砰地弹开。里面滚出个铁皮糖盒,盒里是用红布包着的脐带,布上绣着宋萍之女。
走廊尽头突然传来咯咯的笑声。我们追过去时,只看见一抹红裙角闪过楼梯间。地下室的铁门上挂着一把锈锁,锁眼插着半截剪刀——正是陈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