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片里封存着一片枯叶:这是当年那尊陶俑裙裾里夹带的银杏叶。他在显微镜下调整光源,叶脉阴影竟组成了叙夏二字的篆书变形。

    秋雨敲打窗棂的声音忽然变得绵密。他转身打开保险柜,捧出个檀木匣。掀开素锦的刹那,我呼吸停滞——匣中正是那卷修复完好的清代婚书,只是原本残缺的永结同心四字旁,多了一行新墨:

    公元二零二三年霜降,沈叙白补书于林知夏修复笺。

    银杏叶形的修复笺上,他用金粉勾出我们名字的密码符号,笔锋转折处藏着青铜镜上的爱心刻痕。婚书下方压着个鎏金小盒,打开是枚戒指,内圈刻着西周暗语与现代经纬坐标——交叉点正是省博那棵百年银杏的位置。

    要不要去验证下坐标他掌心向上摊开,腕间红绳系着的青铜钥匙泛着幽光。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漏过云层,将他睫毛染成霜色。

    我们在满地碎金中走到银杏树下时,树根处新土微湿。沈叙白蹲身用考古刷轻轻扫开落叶,露出个青瓷瓮。瓮口封泥上印着我们的指纹——是去年修复明代沉船瓷器时留下的。

    打开瓷瓮的瞬间,陈年梅香裹着张素笺浮起。纸上是他用文物修复标准格式写的《请婚书》:

    立书人沈叙白,谨以历代婚俗考为凭,西周青铜镜为盟,唐代团扇密语为证,请与林知夏同志缔结永好。修复期限:一生。验收标准:白首同归。

    夜风突然卷起万千金蝶,他在纷飞的银杏雨中展开那面我们共同修复的青铜镜。镜中映出两鬓染霜的倒影,恍惚间已携手走过无数个春秋。我接过他递来的狼毫笔,在验收人处落下印章般的唇印。

    子夜钟声响起时,我们埋在树根处的梅酒坛上新添了双人指纹封泥。沈叙白将婚书收进特制的恒温展匣,锁扣是那对唐代铜铃的微缩版。月光流过铃身时,内壁的暗语在青砖上投下光影:

    千年如瞬,唯卿永恒。

    番外:岁岁平安

    修复室恒温系统发出轻微嗡鸣时,我正用手术刀剥离明代瓷枕表面的石膏。突然有团暖乎乎的温度贴上小腿,低头看见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用胖手指戳我防护服上的金粉。

    妈妈说要轻轻摸。她仰起脸,鼻尖沾着不知哪里蹭的朱砂红。我这才发现她手里攥着半块破损的陶响球——正是上周从幼儿墓葬出土的那批文物。

    沈叙白的声音从文物CT室传来:沈岁安,你又乱跑。他单臂抱着三岁男孩跨进门,孩子胸前挂着青铜铃铛仿制品,随着动作发出清响。男孩正专心啃着块玉猪龙形状的磨牙饼干,口水把饼干上的饕餮纹都泡软了。

    爸爸说碎碎平安。小姑娘突然举起陶响球,里面滚出颗浑圆的陶珠。我这才看清球体裂缝里塞着张泛黄的纸,展开竟是沈叙白笔迹:2018年9月15日,修复明代瓷枕时打碎取样瓷片,林知夏用绢帛替我包扎手指。

    记忆突然鲜活。那年我们刚复合,他在修复瓷枕胎体时划伤手,我顺手用手帕给他包扎。后来那条染血绢帛被他做成标本,此刻正锁在库房最里层的保险柜里。

    妈妈你看!岁安不知何时爬上工作台,小胖手按下超声波清洗机开关。水波震动中,瓷枕夹层突然漂出片鎏金笺——那分明是去年我们修复唐代婚书时,我随手写坏丢弃的衬纸。

    沈叙白突然咳嗽一声,耳尖泛红地去抱孩子。男孩却挥舞着磨牙饼干指向光谱仪,饼干碎屑在紫外线下发出诡异的荧光——原来掺了可食用金粉。

    深夜哄睡孩子们后,我在书房整理历年修复日志。忽然从《宋代瓷器修复技法》里掉出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用钟鼎文写着《沈林氏文物修复实录》。

    翻开第一页是双井盖的拓片,旁边批注:2015年5月20日,林知夏在此处踩空,背包飞出三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修复情书简介 >修复情书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