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但很快又加快了速度:不,我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句话他说得斩钉截铁,像是在说服建军,更像是在说服自己。
学校的早读课已经开始,朗朗的读书声从破旧的教室里传出来。占喜和建军悄悄从后门溜进去,坐在各自的位子上。班主任马老师看了他们一眼,没说什么。对于这些要走很远路上学的孩子,迟到是常有的事。
第一节课是语文,今天讲《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马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读着,占喜全神贯注地听着,仿佛能看到那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景象。他的语文课本是上一届学生用过的,已经破烂不堪,但他仍然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翻着每一页。
课间操时,校长把占喜叫到了办公室。占喜忐忑不安地站在校长面前,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高占喜,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校长笑着说,省电视台要来我们学校拍一个节目,叫《变形计》,想选一个品学兼优的农村孩子去城里体验一周生活。我和老师们商量后,决定推荐你去。
占喜瞪大了眼睛,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去城里他只从课本和电视上见过城市的样子,那是个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神奇地方。
真...真的吗他结结巴巴地问。
当然是真的。校长拍拍他的肩膀,不过这事还得和你父母商量。电视台的人下周就来,你回去好好跟家里说说。
放学回家的路上,占喜的脚步比平时轻快了许多。他想象着城市的样子:是不是真的有几十层高的大楼马路上是不是真的跑着数不清的小汽车城里人是不是天天都能吃到肉这些问题在他脑海里盘旋,让他忘记了肩上的书包有多沉,忘记了脚上的布鞋已经磨出了洞。
回到家,占喜迫不及待地把消息告诉了父母。父亲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沉默了很久才说:城里人花样多,谁知道是不是骗人的万一把你拐走了咋办
爹,是省电视台的节目,校长都担保了,不会有事的。占喜急切地解释。
母亲咳嗽了一阵,虚弱地说:让孩子去吧,他长这么大,连县城都没去过...
最终,父亲勉强同意了,但提出要亲自去学校见见电视台的人。第二天,占喜扶着父亲去了学校。校长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这位警惕的盲人父亲解释了节目的性质和安排,总算打消了他的顾虑。
临行前的晚上,母亲熬夜给占喜做了一双新布鞋。昏暗的油灯下,她瘦骨嶙峋的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不时停下来咳嗽几声。占喜躺在炕上,假装睡着了,实际上透过眼睑的缝隙,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眼泪悄悄浸湿了枕头。
父亲摸索着从炕席下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他攒了好几年的钱——十二块八毛。拿着,城里花销大,别让人看不起。父亲把布包塞进占喜手里。
占喜捏着那叠皱巴巴的零钱,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这十二块钱可能是家里最后的积蓄了。
天还没亮,占喜就起床了。他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校服——这是他最体面的衣服,又套上母亲做的新布鞋。母亲给他煮了两个鸡蛋,这在平时是只有生病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
到了城里要听话,别给人家添麻烦。父亲叮嘱道,粗糙的大手在占喜头上摸了摸,像是在确认儿子是否穿戴整齐。
嗯,我知道。占喜点点头,突然感到一阵不舍。长这么大,他从未离开过父母,离开过这个小山村。
村里的拖拉机手王叔负责送占喜去镇上,再从那里坐长途车到西宁机场。当拖拉机突突地启动时,占喜回头望了一眼站在村口的父母。晨雾中,父亲拄着拐杖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山路的拐弯处。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