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咱们的五个孩子
顾下的一群孩子,的确是不懂得怎样过日子的。他们领到月费,头两个月是不到月底就用亏了。周同山还拿一笔存款,买了一些不必要的摆设,像书柜、挂图和留声机等等。同院的田大婶气得说了他一顿。我们和街坊上的人们,也不断地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周同山那时还在中学上学,他突然负起一家生活,感到手忙脚乱。他认为照拂弟妹的担子重,不如退学去找工作。

    我就劝他:你已经读到初中二年,丢下多么可惜。你的父母当初想读书还念不成呢!拿我自己来说,我到北京学徒以前,只上过四年半的学,那时日本军队还占领了我的故乡——束鹿,我们只能在坟地里上课,拿土地当石板,连钢笔都没有见过。今天,你的条件这样好,不好好念下去,将来后悔起来也就晚了。这样,他才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初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变电站作工人,本来是分配他到一个东郊的工厂,我们和这厂的工会主席商谈了一下,大家认为东郊离他家太远,往返不便,就把他调到城里的另一个工厂,还派给他一位出席过全国群英会的五好劳模师傅。他现在每天可以回家,同弟妹们在一起,工作也很起劲,又加入了团学习小组,正在申请加入青年团。最小的弟弟同义,也送进附近的东厅幼儿园,周末才回来。这样。四个兄姐更能专心学习了。”说到这里,他又笑了,“可是,也有接不回来的时候,因为幼儿园里的别的孩子的父母们,来接自己孩子的时候,常常把小同义也接走了。比如上星期就有一位工厂里的医务人员王桂兰,把同义和她的孩子一块儿接去。她给同义洗澡、理发、洗衣服,包饺子给他吃,到时候又把他们一起送回幼儿园去。这样的事情还多得很。街坊们照顾孩子,真是无微不至。春天该打什么防疫针,吃什么防疫药,天气冷了,该添衣加被,关窗上门,同院里的大爷大娘们从来没有忘了他们。街道居民委员会里每一个人,若不替孩子们做一件事,就仿佛丢了一件什么东西似的。大家抢着给孩子们拆洗衣服,没抢着的人就说,‘不让我洗,就用我的肥皂吧。’“至于说给孩子们做棉衣,逢年过节去照料一下什么的,报纸上都给作了宣传了。这些都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做得还很不够,以后还要加倍努力。”这时他看一看表,说,“我们去看看田淑英吧。孩子们也该放学了,看看他们也好。”

    在东唐洗泊街五号,这个十四家住的整洁的大杂院里,我们先拜访了居民委员会的积极分子田淑英。这位同周永寿夫妇有过二十多年老交情的田大婶,眉宇间洋溢着纯朴和热情,对我们滔滔不断地说着周永寿一家解放前后的变化。

    “周永寿是个苦孩子,从十几岁就拣破烂,每天夜里从十二点到三四点,在家门口摆着卖破烂的小摊,那时是上顿顾不了下顿。周同山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都是因为出疹子,吃不起药,转成肺炎死的。解放后一九五八年,小同贺和小同义,也同时出疹子。周永寿的公司里来了人,放下十块钱,还批评周永寿,说他不该不赶紧给孩子们看病。您说这世界的变化多大!没有党和毛主席的领导,穷人会有这样好的日子吗?就说周同山的母亲病的时候,她还是从前的想法,说我的病麻烦,看病是有钱人的事,住医院她更不敢想了。最后呢,组织上来了人,把她送进同仁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替她付了七八百块钱。周永寿自己血压高,死以前也在第四医院里住过两个多月。如今这几个孩子,一切都由国家照顾,在工厂、在学校、在幼儿园有师傅老师们照管,真是比有父母的时候还强!我常常对孩子们说,‘旧社会那种苦,你们可真是没法想。连你父母从前的苦境,你们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别的了。我们这院里从前有个老头子,单身一人,一天早起,我们发现他爬在门口雪地里,死了,巡警阁里来了人,拉出去也不知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冰心全集第六卷简介 >冰心全集第六卷目录 > 咱们的五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