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小芸轻轻伸出指尖,划过绣谱里的光影叠绣示意图,突然抬起头,眼神里有些复杂:我太奶奶临终前说,当年绣庄大火,是她……

    先吃饭吧。我不想让她太难过,打断了她的话,然后把银顶针套进她无名指——大小竟分毫不差,就好像这顶针本来就该在她手上一样。

    餐桌中央摆着陈薇送来的苏绣屏风,上面用荧光丝线绣着二维码,扫描后会播放刺绣教学视频,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一个小创意。

    小芸摸着屏风上的荧光并蒂莲,突然笑了:原来传统和创新,真的可以并存。

    看着她的笑容,我也跟着笑了,我知道,我们都在传承苏绣的路上慢慢成长。

    25

    选择与守艺阁工作室合作,是因为他们仓库里那架奶奶用过的老绣绷。

    当我第一眼看见绷架上残留的水路留白针脚时,就像看到了久违的老朋友,当场就签了约。

    工作室的李师傅戴着和奶奶同款的银顶针,他教我调试3D刺绣扫描仪时,感慨地说:你奶奶当年反对机器刺绣,可现在这扫描仪,能把她的针法变成数字遗产,让更多人看到。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有些感慨,时代在变,传承苏绣的方式也在变,但不变的是那份对苏绣的热爱。

    首期刺绣班开课那天,教室里热闹极了,挤满了穿汉服的少女和举着直播设备的银发阿姨。

    我握着绣针,认真地示范抢鳞叠色,突然发现后排有个戴鸭舌帽的男生——正是在中转站遇见的管理员儿子,他举着手机对准绷架,兴奋地喊着:家人们,这就是失传的‘心绣’技法!

    看着他充满热情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苏绣传承的新希望。

    26

    然而推广并非一帆风顺。

    三个月后,合作方要求在绣品上印制品牌LOGO,而且位置正好在《并蒂莲开》的莲心血线处。

    我盯着设计图上那个刺眼的烫金LOGO,心里十分纠结,突然想起奶奶临终前的话:苏绣是活在人心里的,不是印在标签上的。

    我不想让苏绣变成商业的附庸,可又不能不顾及市场的需求。

    我们需要市场认可。

    工作室的王经理敲着财务报表,表情严肃。非遗传承不能只靠情怀。

    他的手指划过研发投入一栏,我看见奶奶的绣谱复印件躺在他办公桌上,边角被咖啡渍染黄,这让我心里有些不舒服。

    那天深夜,我抱着绷架坐在工作室,绞尽脑汁,试着在LOGO位置绣上隐形的水波纹——阳光直射时,LOGO会变成游动的鳜鱼,正是奶奶《春水鳜鱼》里的意象。

    我希望这样既能满足商业需求,又能保留苏绣的韵味。

    首场非遗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时,我的《数字莲心》系列绣品在AR技术下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当观众举起手机,绣品上的并蒂莲会在屏幕里长出数条藤蔓,缠绕着古老的馆藏青铜器,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小芸穿着改良苏绣旗袍站在展柜前,用流利的英语为外国游客讲解水路留白:这条看似空白的地方,其实藏着七十二种穿针手法。看着她自信的样子,我为她感到骄傲。

    林老师,这个绣品能水洗吗一个穿潮牌卫衣的男孩指着展柜里的刺绣卫衣问道。

    我递给他放大镜,绣线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色的光芒:用的是纳米防水真丝,奶奶要是知道,大概会骂我胡闹吧。

    男孩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那能不能绣在滑板上

    他的问题让我眼前一亮,我看到了苏绣更多的可能性。

    27

    展柜玻璃映出小芸和陈薇在角落交谈的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针一线承旧梦》简介 >《一针一线承旧梦》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