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苗跳跃着,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周水生接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野菜粥,看着漂浮在粥面上的油花,喉咙突然发紧。这碗再普通不过的粥,却比他在城里酒楼吃过的任何珍馐都要香甜。火塘边,几个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望着他,他们的眼神纯净得像运河清晨的露水,让他想起自己丢失在岁月里的童真。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周水生就被窗外的喧闹声唤醒。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只见虎子带着几个孩子正踮着脚往院子里张望,每人手里都攥着长短不一的麻绳。周爷爷,今天教我们编渔网好不好

    虎子仰着红扑扑的小脸,眼睛亮晶晶的像缀着晨露的黑葡萄。周水生笑着应下,从墙角摸出一把磨得发亮的竹梭

    ——

    那是父亲留给他的老物件,手柄处还留着常年握持形成的凹陷。

    孩子们立刻围坐在晒谷场的草垛旁,看周水生示范如何将麻绳拧成三股辫。他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穿梭,麻绳在掌心翻飞出整齐的纹路,仿佛在编织时光。当他手把手教虎子系平结时,掌心传来的温热触感突然让他眼眶发烫

    ——

    五十年前,父亲也是这样握住他的小手,在同样潮湿的晨光里,将生存的技艺和做人的道理一点点传递。编渔网啊,就像做人,每一个结都要打牢,不然可兜不住鱼。

    话音刚落,记忆中父亲的声音与自己的声音奇妙地重叠,在晨风中荡起细微的回响。

    周爷爷,外面的城里真的有会发光的房子吗

    扎羊角辫的囡囡突然发问。周水生望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睛,那些关于扬州盐商宅邸的琉璃瓦、苏州园林的九曲回廊的描述,突然卡在喉咙里。他想起在货船上见过的翡翠屏风,触手生凉;想起那些镶金嵌玉的漆器,却从未给他带来过真正的温暖。最终,他讲起了童年时在运河捕鱼的趣事:如何用芦苇做浮标,怎样根据水鸟的盘旋判断鱼群的位置,还有父亲用船桨在水面画出的神秘符号。孩子们听得入神,连最调皮的阿牛都忘记了掏口袋里的弹弓。

    日头偏西时,周水生被老族长拽到祠堂喝茶。八仙桌上摆着几碟腌菜和新蒸的玉米饼,米酒坛口的荷叶还在滴着水珠。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讲起了运河里的传说。光绪年间发大水,整条河变成了血红色...

    李老汉吧嗒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可第二天清晨,有人看见龙王爷盘在石拱桥上,鳞片映得满天朝霞都红了半边。

    这些故事与祖父当年讲述的几乎一模一样,连语气停顿的节奏都分毫不差,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成了永恒的琥珀。

    周水生抿了一口米酒,醇厚的香气顺着喉咙滑下,在胃里化作一团温暖。恍惚间,他又回到了童年的除夕夜,父亲用筷子蘸着米酒点在他舌尖,那又甜又辣的滋味至今难忘。月光透过祠堂的雕花窗棂洒进来,在青砖地上勾勒出老槐树的影子,树影随风摇曳,与记忆中祖父摇扇讲故事的身影渐渐重合。远处传来几声狗吠,夹杂着妇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空气中弥漫着柴火与饭菜交织的香气,这平凡的烟火气,竟比任何奇珍异宝都要珍贵。

    日子在织网、捕鱼、听故事中缓缓流淌。周水生发现,渔村的每个清晨都有不同的模样:有时是薄雾笼罩的静谧,有时是朝霞满天的绚烂;每个黄昏都有独特的诗意,夕阳将河面染成金红色时,归航的渔船就像漂浮在晚霞里的剪纸。谁家盖新房,全村人都会扛着木料前来帮忙,男人们在屋顶吆喝着上梁,女人们在灶间忙碌地准备饭菜;哪家孩子发烧,隔壁阿婆就会送来

    freshly

    picked

    的薄荷叶,熬成带着清香的汤药。这种守望相助的温情,与商船上为了蝇头小利尔虞我诈的日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主动帮村民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烟袋里的人生:当欲望学会留白简介 >老烟袋里的人生:当欲望学会留白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