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说:这孩子心里有伤,咱得多疼她。
与此同时,小杰的音乐之路也在继续。他每天放学都去刘师傅那儿练唢呐,准备参加县里的中学生才艺比赛。刘师傅对他的进步很满意,私下又找李明聊了一次,提到省城音乐学校的事。李明听后,眉头紧锁。他知道小杰有天赋,也知道音乐是他的梦想,可小梅的到来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庭的责任。他开始犹豫,是否该让小杰去追逐那条不确定的路。
一天晚上,趁着小杰和小梅睡下,李明和秀兰坐在炕边,低声商量。火炕的余温让屋子暖烘烘的,窗外的雪花轻轻敲打着玻璃。秀兰叹了口气:明哥,杰儿这孩子有出息,咱不能拦着他。可小梅刚来,家里也需要人照顾。你说,这事儿咋办
李明盯着火苗,沉默了许久。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小杰在联欢会上吹唢呐的样子,那么自信、那么耀眼;又浮现出小梅蜷缩在废墟里的身影,那么无助、那么脆弱。他想起自己当年的选择——为了家庭,放弃了二胡,放弃了梦想。他不想让小杰重蹈覆辙,可他也害怕,害怕小杰走得太远,留下这个家孤零零地面对风雪。
秀兰,杰儿的事……再等等吧。李明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像叹息,等小梅安稳下来,咱再好好想想。秀兰点点头,握住他的手,没再说话。
夜深了,李明又爬上阁楼,取出二胡。他拉了一曲《二泉映月》,琴声低沉而悠扬,像是在诉说他的挣扎。琴声飘出窗外,与风雪交织,仿佛在问:家庭与梦想,究竟该如何抉择而小梅的到来,又会给这个家带来怎样的改变
窗外的雪还在下,雪松镇沉浸在寂静的夜色中。李明的琴声,像一盏微弱的灯,照亮了这个寒冷的冬夜,也照亮了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第六章:梦想的抉择
1996年的春风终于吹到了雪松镇,尽管雪花依旧在空中飘舞,空气中却多了一丝湿润的气息。雪松镇的街巷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忙着清理积雪,准备春耕,孩子们在雪地里跑来跑去,笑声像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打破了冬日的沉寂。小梅来到李明家已经一个月,她渐渐适应了新生活,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虽然话不多,但她会帮秀兰洗碗、扫地,偶尔还跟着小杰哼几句歌谣。
小杰的生活依然围绕着唢呐。他每天放学后都去学校练琴,刘师傅教他新的曲子《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比《正月里来》更复杂,旋律时而高亢如鸟鸣,时而低沉如叹息。小杰练得满头大汗,脸颊通红,但眼里满是兴奋。他知道,县里的中学生才艺比赛就在下个月,如果表现得好,或许能为考省城音乐学校加分。刘师傅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回响:杰儿,你有天赋,往后说不定能上大舞台!
这天,小杰放学回家,推开屋门,兴奋地喊:妈!爸!我收到省城音乐学校的考试通知了!下个月去县城考初试!他挥舞着一封信,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喜悦。秀兰正在灶台前擀面,听了连忙放下擀面杖,笑着说:哟,杰儿,真有出息!快给妈看看!她接过信,粗粗扫了一眼,抬头看向李明:明哥,这可是大事,你说咋办
李明正坐在炕边修自行车链条,闻言手一顿,抬头看向小杰。儿子的笑容像一团火,烧得他心里既温暖又沉重。他放下工具,接过信,仔细读了一遍。信上写着考试的时间、地点和要求,字里行间透着一种遥远的希望。他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杰儿,这事儿得好好商量。省城远,学音乐也不是小事。
小杰的笑容僵了一下,他咬了咬唇,小声说:爸,我知道去省城不容易,可我真的很想试试。刘老师说,我有希望考上。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倔强,眼神却有些不安。
秀兰看出了父子间的微妙气氛,轻轻拍了拍小杰的肩:杰儿,先去帮小梅收拾桌子,妈跟你爸聊聊。小杰点点头,瞥了父亲一眼,默默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