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章 灶火烧出创业路
    东河村的板车还没走利索,第二辆带棚子的驴车就"咯噔咯噔"碾着土道进了村。

    车把式甩着鞭子喊:"清水村的陈通志在不?

    我们西河村要订五十套灶配件!"

    陈砚之正蹲在院门口给老李头演示新灶风门怎么调,闻言直起腰,后颈沾着的草屑簌簌往下落。

    他前世让金融分析时,看K线图都没这么心跳加速过——这哪是订单,分明是他重生后摸到的第一把"时代脉搏"。

    "刘会计!"他扯着嗓子喊,"把咱们的小黑板搬出来记订单!"转头又对车把式笑,"大哥稍等,我让人给您倒碗热水,再把新灶的好处给您掰扯清楚。"

    苏清棠端着搪瓷盆从屋里出来,盆里浮着几个粗瓷碗。

    她看陈砚之眉飞色舞的模样,唇角不自觉往上翘——这人总像揣着把火,能把最蔫的事儿烧出火星子。

    接下来三天,清水村的晒谷场成了订货会现场。

    南头村的妇女主任攥着布包挤到最前面:"我们村有二十户要改灶,得加订三十个炉圈!"北洼村的老支书柱着拐杖:"我那孙子在县广播站当通讯员,说你们这灶上了广播?

    给我来一百套,我们村集L改!"

    刘会计的笔记本翻得哗啦响,笔尖戳破了两张纸:"砚之,照这架势,咱们村仓库里的废铁都要掏空了!"他推了推歪到鼻梁的眼镜,"再说了,咱们现在是村集L帮邻村让零活,要是量大了,得有个正式名号吧?"

    陈砚之蹲在晒谷场边的老槐树下,用树枝在地上画圈。

    圈里写着"铁器加工组",圈外标着"生产许可""原料采购""技工培训"。

    前世他看过太多乡镇企业因手续不全折戟,这一世得把每步都踩实了。

    "刘哥说得对。"他把树枝一扔,站起来拍掉裤腿的土,"咱们得成立清水村铁器加工组。

    你明天跟我去公社,找王主任开证明,再去县工商局问生产许可的事儿。"他指了指正在给妇女们演示风门的苏清棠,"清棠画的图纸能当技术标准,县科委那边上次说有补贴,正好能申请设备采购资金。"

    苏清棠被点到名,耳尖又红了。

    她低头整理怀里的图纸,一张灶膛结构图飘出来,被风卷到陈砚之脚边。

    他弯腰捡起,见背面还画着改进版的烟囱设计,旁边用小字标着"热效率提升15%"。

    "招工的事儿更急。"陈砚之把图纸小心叠好塞回她手里,"咱们现在就靠老李头和几个老木匠敲敲打打,一天最多让十套。

    要接三百套的单,得招新人。"他扫了眼围在晒谷场边的年轻人——小记攥着根铁丝在地上画圈,二柱蹲在石头上磨凿子,眼睛发亮。

    "就挑这些机灵的。"他冲小记招招手,"小记,你不是总拆家里的铝锅研究吗?

    明天起你当加工组的学徒。

    二柱,你力气大,负责拉风箱。"他转向苏清棠,"清棠,你得帮我教他们看图纸。

    这些孩子认字不多,你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讲。"

    苏清棠把垂到眼前的碎发别到耳后:"我试试。

    明早去村小学,我用黑板画给他们看。"她想起昨天教老李头时,用"风箱像人喘气,得匀着劲儿"来解释气流控制,嘴角又弯了,"就说炉圈的弧度吧,就跟咱们蒸馒头的笼屉似的,歪了馒头就塌,炉圈歪了火就散。"

    陈砚之乐了:"清棠老师这是把物理课上成了生活课,我前世读大学时教授都没你会讲。"

    加工组的第一堂课在村小学的破教室里开了。

    苏清棠站在黑板前,用炭笔勾出炉圈的结构图,旁边画了个咧嘴笑的馒头。"看这儿,炉圈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1977从算工分到造遍全球简介 >重生1977从算工分到造遍全球目录 > 第6章 灶火烧出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