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章 两种耕耘,一地分明
    这场“豪赌”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卧龙村的角角落落。第二天一早,当刘有良和猴三各自来到村东头那片被李长根用石灰线清晰划分开的试验田时,坡上坡下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有自带小马扎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媳妇,还有一群刚放暑假、精力旺盛的半大孩子。

    李长根作为公证人,面色严肃地从村委会拿来了统一采购的玉米种子——当地常种的“卧龙玉一号”。他当着众人的面,将种子均分成两份,分别交给刘有良和猴三。

    “种子一样,地块相邻,老天爷也一碗水端平。接下来,就看你们各自的本事了!”李长根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公正。

    猴三接过种子,得意地掂了掂,瞥了一眼刘有良那边堆放的各种“稀罕物”,嘴角一撇,对他儿子,一个皮肤黝黑、膀大腰圆的年轻人喊道:“大山,把咱家的老黄牛牵过来!再把沤好的粪都拉过来!今儿让你刘家兄弟看看,啥叫真正的庄稼把式!”

    他儿子“欸”了一声,麻利地去了。不一会儿,老黄牛拉着一车黑黝黝、冒着热气的农家肥到了地头。猴三指挥着大山,将粪肥均匀地撒在自家的地块上,然后套上犁,吆喝着老黄牛,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翻地。那熟练的动作,那人与牛的默契,引来围观老农的一片赞叹。

    “看人家猴三这架势,就是不一样!”

    “这粪上的足,今年这玉米肯定差不了!”

    相比之下,刘有良这边的动静就小多了,也“洋气”多了。他没有用牛,而是从卡车上卸下来一台小型的旋耕机。这机器在卧龙村可是头一回见,村民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稀奇。

    刘有良先是用一个手持式的土壤检测仪,在自已的地块上取了几个点的样本,快速分析了一下土壤的酸碱度和基础肥力。然后,他按照平板电脑上早就计算好的配方,将带来的泥炭土、珍珠岩、蛭石以及几种不通颜色的粉末状肥料,精确地用小磅秤称量后,倒入一个大塑料布上,仔细混合均匀。

    “这是在拌啥?五彩米糊糊?”一个小孩好奇地问。

    刘有良笑着解释:“这是改良土壤的基质,能让玉米的根长得更舒服,吸收营养也更方便。”

    他将混合好的基质均匀撒在地上,然后开动旋耕机。机器“突突突”地响着,很快就把地翻得松软平整,比牛耕的还要细致。

    播种时,差异更加明显。猴三父子凭经验,用锄头开沟,手脚麻利地撒下种子,再用脚把土踩实。而刘有良则拿出了一个像是玩具枪的“点播器”,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株距和行距,一颗一颗精准地点播。

    “啧啧,种个玉米还用上这玩意儿,绣花呢?”有人小声嘀咕。

    刘有良充耳不闻,他知道,精准播种能保证每株玉米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光照,这是高产的基础。

    播种完毕,猴三拍了拍手上的土,得意洋洋地对刘有良说:“刘大总监,我这活儿干完了,就等老天爷赏饭吃。你那边可别忘了浇水,你那‘神仙水’金贵着呢!”

    刘有良微微一笑:“三叔放心,我的‘神仙水’会用在刀刃上。”

    他没有立刻浇灌他调配的营养液,而是先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稻草——这是他从村里收来的,用作保湿和抑制杂草。

    接下来的日子,两块试验田成了卧龙村最受关注的“景点”。

    几天后,玉米苗率先从刘有良的地里探出了嫩绿的脑袋,出苗整齐,几乎没有缺株。而猴三的地里,出苗虽然也不错,但稀稀拉拉,有几处明显空着。

    “看,有良哥的苗出得好齐整!”林清是最早发现这个变化的,她每天都会抽空过来看看,语气中带着一丝欣喜。

    猴三见了,嘴硬道:“出苗早有啥用?苗壮不壮,还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丝绽放,爱满卧龙简介 >金丝绽放,爱满卧龙目录 > 第4章 两种耕耘,一地分明